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急性损伤,许多认知误区往往会延误康复进程,甚至导致反复扭伤。

新保社区医院旗下欧南社区医院资深护士长赵瑞红指出,纠正以下常见误区,有助患者正确处理扭伤部位,让脚踝得到更有效的照护,缩短恢复时间,降低二次受伤的风险。

误区①:扭伤后须卧床休息

适度的活动可减少关节僵硬,促进恢复,但前提是活动时不引发剧烈疼痛。

误区②:冷敷时间越长越好

每次冷敷15到20分钟为宜,时间长易冻伤皮肤和神经。

误区③:只要绑紧绷带肿胀就会消失

过紧的绷带会阻碍血液循环,应松紧适度,并定期松开检查。

误区④:热敷有助急性扭伤消肿

48小时内的急性期热敷,会加重出血和肿胀,应先冷敷,之后再热敷。

资深护士长赵瑞红说,止痛药和外用药膏只能缓解疼痛,要促进软组织修复,应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受访者提供)
资深护士长赵瑞红说,止痛药和外用药膏只能缓解疼痛,要促进软组织修复,应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受访者提供)

误区⑤:吃止痛药能彻底治好扭伤

止痛药只能缓解疼痛,并不能加速软组织修复,须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

误区⑥:扭伤后涂抹消炎止痛的外用药膏能彻底消肿

外用消炎药膏只能缓解表层疼痛和炎症,对深层韧带、肌腱的损伤帮助有限。应实施正确的护理方法,还有后续的康复训练,才能促进软组织修复。

误区⑦:扭伤后不做物理治疗也没关系

缺乏康复指导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不稳,增加复发率。

误区⑧:扭伤一次后不会再扭伤

未完全恢复时,扭伤的复发率很高,故恢复期的平衡与力量训练至关重要。

误区⑨:只有严重肿胀才须就医

轻度肿胀若伴随剧烈疼痛、无法负重,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或韧带断裂。

误区⑩:按摩扭伤部位能促进血液循环、消散淤血

未经评估的按摩或拍打,可能加重软组织损伤。切勿随意自行按摩患处,而应在专业物理治疗师或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急性损伤如何自我护理

赵瑞红指出,发生急性损伤后,应立即实施R.I.C.E.自我护理方法:

·Rest(休息):受伤后应避免过度走动和负重;休息时抬高受伤的脚(高于心脏水平),可减少血液淤积与肿胀。

·Ice(冷敷):急性期(伤后48小时内)优先冰敷受伤部位,每次15至20分钟,每一到三小时可重复一次。敷前可在冰块与皮肤之间垫层布,防止冷灼伤。

·Compress(施压):用弹性绷带或护踝,适度加压包扎踝关节,既能减轻肿胀,也可提供稳定支撑。切记注意松紧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并定期松开检查。

·Elevate(垫高):抬高受伤部位能促进静脉回流,配合冷敷与加压,能更有效地控制肿胀与缓解疼痛。

脚踝扭伤痊愈后,加强踝关节力量与柔韧性训练,能降低再次扭伤的风险。(档案照)
脚踝扭伤痊愈后,加强踝关节力量与柔韧性训练,能降低再次扭伤的风险。(档案照)

完成上述基础处理后,也要注意以下护理方法:

·伤后约八小时,当疼痛可耐受时,进行轻度屈伸活动,避免关节僵硬。
·急性期后(48小时以上),可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
·若疼痛持续、恶化超过48小时,或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以排除骨折或韧带严重损伤。
·康复期可配戴护踝或支具,做适当的平衡与抗阻力训练,并在痊愈后加强踝关节力量与柔韧性训练,以降低再次扭伤的风险。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