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Cholelithiasis),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或上腹阵发性绞痛或钝痛,可放射至背部,持续数小时后缓解,并伴有腹胀、嗳气、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口苦或口淡、高烧、寒战、出汗。庆德堂中医诊所的朱家仪医师接受《活得好》采访时说,中医学认为胆结石与肝胆功能失调、气机郁滞、湿热蕴结等因素密切相关。

朱家仪医师说,胆结石是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等物质沉积形成的结石。中医虽然没有“胆结石”的病名,但早在古代医籍中,就已有“胁痛”“黄疸”“积聚”等相关记载,对其病因病机亦有系统论述。

《黄帝内经》里说,如果“肝气”不畅通,胆的气机被堵住,加上体内有湿气和热气堆积,就容易出现胁肋疼痛和皮肤发黄(黄疸)等症状。这就是中医认为胆结石形成的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这病以“实证”为主,也就是身体里有气机堵塞、湿热和瘀血的情况。主要病机是气滞(气流不畅)、血瘀(血液流通不畅)、湿热(体内又湿又热)郁结在胆腑,应该采用疏肝理气(让肝气通畅)、清除湿热、活血化瘀(让血液流通顺畅)、通畅胆腑(让胆汁排泄正常)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