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提醒人们:我们日常服用的常见药物,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长期影响肠道健康。

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Tartu)基因中心基因组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爱沙尼亚生物样本库 (Estonian Biobank) 的庞大资料库,追踪了上万名参与者的药物使用情况与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结果显示,多种常见处方药,包括用于胃酸反流的质子泵抑制剂(PPI)、镇静安眠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及某些降压药,在停药多年后,仍可能使肠道菌群的平衡发生显著改变。部分药物的影响甚至可持续十年以上。

研究指出,这些药物并非只在服用期间作用于胃或神经系统,也可能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改变肠道环境或影响免疫反应,间接扰乱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长期下来,肠道中的“好菌”减少、“坏菌”增加,可能引发一连串健康隐忧。例如,免疫功能下降、代谢紊乱、体重上升,甚至增加慢性炎症与癌症风险。

肠道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其微生物群与免疫系统、情绪、代谢,以及大脑功能都有密切关联。这项发现再次提醒,药物并非只有短期疗效,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长期影响。研究人员强调,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应立即停药,而是呼吁医生在开立处方时,应更全面地评估药物对肠道生态的潜在影响,尤其是长期用药者。

未来,科学家计划进一步探讨不同药物如何具体改变菌群结构,以及这些改变能否通过益生菌或饮食干预加以逆转。换句话说,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药物与肠道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也为个性化医疗与精准用药提供了新的方向。

延伸阅读

反酸烧心未必是胃酸多 揪出元凶对症治疗才管用
反酸烧心未必是胃酸多  揪出元凶对症治疗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