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国将正式步入超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公民人口21%或以上。作为一个“长寿国”,订立遗嘱至关重要,但仍有超过七成国人未立遗嘱。此外,人们还应在心智健全时安排好预先护理计划,并仔细规划如何更从容地生活。

上周末(11月22日),共有230名读者出席了由《联合早报》主办的“早规划,享乐活”华语座谈会。三位主讲者分别探讨了如何在壮龄时期为未来做好安排,制定预先护理计划及遗嘱的主题。

为身后事掌控自主权

首先登场的是富贵集团南马区高级董事陈善玲,分享的课题是“54而立,壮丽人生”。54岁的她在富贵集团已有23年了。她打趣说,刚进入殡葬业时,父亲对此并不感到光彩,毕竟她大学毕业,应该可以有更好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父亲的观念也有所改变。如今,他反而向女儿索取名片,因为朋友想规划身后事。

事前规划的好处是有充足时间思考、拥有自主权等。在分享富贵山庄的殡葬配套之余,她也以自身经历,分享了如何活出平衡生命的智慧。她幽默地说,50岁前以经营事业为主,50后以经营人生为主,“事业是舞台,人生则是另一个灵魂与心灵的舞台。人生是最大的舞台。54岁之年,正是另一个更圆满成熟、更壮丽的舞台。”

陈善玲认为,事前规划好身后事的好处是有充足时间思考、拥有自主权等。(龙国雄摄)
陈善玲认为,事前规划好身后事的好处是有充足时间思考、拥有自主权等。(龙国雄摄)

她说,50岁之前事事理性,50岁之后则学习感性,“54而立,是让人回望,也让人微笑的年纪”。她也强调:“你是改变的起点”。

延伸阅读

别等“万一”来敲门 现在就为未来做好打算
别等“万一”来敲门 现在就为未来做好打算

她在生与死之间工作,深刻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最后,她引用巴菲特的一句话与现场读者共勉:“人生后半段可以更精彩,不要因为过去的错误而自责;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往前看,想要进步永远都不嫌晚。”

制定ACP可免家庭冲突

“我亲眼看到父母依赖维生机器延续生命,我不希望自己也经历那样的痛苦。”“我不想因为我的护理问题,给亲人造成负担。”其实,如果提前安排好预先护理计划(Advanced Care Planning,简称ACP),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

第二位上场的是国立大学医院预先护理计划关怀协调员卢丽贞,她为现场观众讲解了何谓“预先护理计划”。这一计划旨在让个人在日后病重无法表达意愿时,亲人和医生可确保患者所接受的照护,符合其价值观与人生目标。然而,预先护理计划文件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卢丽贞说,做好预先护理计划的好处包括:让人心安、减少压力与负担以及保有自主权等。(龙国雄摄)
卢丽贞说,做好预先护理计划的好处包括:让人心安、减少压力与负担以及保有自主权等。(龙国雄摄)

她说,做好预先护理计划能够带来的好处包括:让人心安、减少压力与负担,以及保有自主权等。她举例道:“我曾遇到一个肾脏病人,在之前做好预先护理计划。他不想洗肾,家人尊重他的决定。这不但促进家人的理解与接纳,也避免了家庭冲突。”另一名五十多岁的脑瘤患者,也因为事先做好了预先护理计划而受益。他的意愿是:无论手术出现什么状况,最终以保有生命为要,因为生命无价。

谁可以制定预先护理计划?只要是年满21岁的健康成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已知有认知功能退化者、重病或末期患者,都可以参与预先护理计划。病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在医院、社区医院、疗养院或住家接受护理计划。

如何记录个人预先护理计划?卢丽贞说,公众可登录myACP@MyLegacy官方线上平台(mylegacy.life.gov.sg/find-a-service/acp/)自行处理,若有定期复诊的病人,可让医生帮忙转介,或直接洽询预先护理计划协调员。

遗嘱须书面拍视频不算数

心意遗嘱(SimplyWills)创办人张洧华最后登场,以“遗嘱解密”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解说订立遗嘱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他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还赢得了现场观众不少笑声。

张洧华说,遗嘱虽属私事,但立好后最好告知亲近友人其存放处,以便身后能顺利找到并执行。(龙国雄摄)
张洧华说,遗嘱虽属私事,但立好后最好告知亲近友人其存放处,以便身后能顺利找到并执行。(龙国雄摄)

他说:“遗嘱必须是生前以书面方式所交代的事项,百年后才生效,拍视频说明是不能算数的。”

虽然他的公司每个月处理500至600个遗产相关案例,但目前为止,本地仍有约77%成年人未立遗嘱。根据无遗嘱继承法,遗产依序分配为:

·单身者: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姑姨舅;
·结婚者(无孩子,父母健在):配偶50%,父母各25%;
·结婚者(无孩子,父母过世):配偶100%;
·结婚者(有孩子):配偶50%,孩子50%;
·无亲无故:遗产归国家所有。

订立个人遗嘱时,他建议指定最多三名遗嘱执行人和信托人,以及两名监护人。若孩子还小,需要两位遗产管理人替孩子保管钱财,直到其年满21岁,同时还需两个担保人。

一些人在本地和海外都拥有资产,张洧华提出“一国一遗嘱”,确保每份遗嘱都符合当地法律,各自独立执行。

遗嘱虽属个人隐私,但在立下遗嘱后,最好还是让要好且常联系的朋友知道遗嘱收藏在哪里。这样,一旦离世,遗嘱能够容易被找到,方便执行。他说:“遗嘱是随时可以更换的,只要你愿意付费就行!”

联名户头钱财如何处理?

在问答环节中,三位主讲者一同在台上解答观众提问,其中与遗嘱相关的问题,提问最为踊跃。有读者问:“夫妻银行联名户口,若一人先离世,钱财如何处理?”张洧华回答说,银行若知晓联名户口一人已离世,通常会先冻结账户存款,并须要确认账户内资金是归在世方所有,还是属于逝者遗产的一部分。另一半不可占为己有。

当天活动的主持人是电台96.3好FM的DJ陈丽仪。主要赞助商为富贵集团,联合赞助商为心意遗嘱。每个出席者都获赠礼包,讲座后也备有茶点招待。

三位主讲者,张洧华(右起)、卢丽贞和陈善玲现场解答读者询问。左一是主持人陈丽仪。(龙国雄摄)
三位主讲者,张洧华(右起)、卢丽贞和陈善玲现场解答读者询问。左一是主持人陈丽仪。(龙国雄摄)

读者:听了讲座 对未来规划了解更多

林小明(40岁,自雇人士)推着婴儿车来听讲座,她是《联合早报》的订户,看到宣传,对提前规划立遗嘱很感兴趣。她与丈夫育有三个孩子,年龄从两岁到九岁。她说,与丈夫经常会开车,有时候会出国,“坐飞机也会担心。如果我们同时旅行,万一有去无回,小孩怎么办呢?所以想立个遗嘱,前来咨询关于遗产和信托的处理。”

林小明带着孩子前来听讲座,咨询了有关遗产和信托的处理。(龙国雄摄)
林小明带着孩子前来听讲座,咨询了有关遗产和信托的处理。(龙国雄摄)

林小明认为,讲座让她颇有收获,主讲者解答了不少疑问。例如,所委托的执行人也不幸往生了,孩子该如何继续得到妥善的照顾,直至他们长大。

陈淑娟(75岁,退休人士)透露,自己不知道如何处理遗产,“也担心将来孩子不大了解这些问题。既然有这个讲座就来了,多了解一些知识,过后可以委托律师处理,免得将来孩子们不知所措。”

陈淑娟早已完成了预先护理计划的办理。这次除了想了解遗嘱的相关事宜,还咨询了有关富贵山庄殡葬的配套。她说:“我信仰佛教,而孩子是基督教徒。为了避免将来造成孩子不便,我特意询问了不带宗教色彩的仪式选项。”

七十多岁的梁淑娴已退休,她与丈夫育有两名成年儿子。她说,之前给律师打过电话,想立遗嘱,不过由于缺乏对遗嘱的认识就没去办理。“这回听了讲座,有所了解。因为分享的律师讲得很清楚,我们就可以放心立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