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俱乐部 新马华人在中国的第一俱乐部

南洋俱乐部前合影。大人前排左二为吴赉熙,左五为林宗扬,前排中间小孩为吴炳琳,后排左五不戴眼镜的女子为林巧稚。(吴沙鸿提供)
南洋俱乐部前合影。大人前排左二为吴赉熙,左五为林宗扬,前排中间小孩为吴炳琳,后排左五不戴眼镜的女子为林巧稚。(吴沙鸿提供)

字体大小:

新马华人在北京有个俱乐部——南洋俱乐部,这是东南亚华人在中国最早成立的华侨俱乐部,而且这个俱乐部的信托人不是百万富翁,而是新马知识分子。

新加坡有几个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华人俱乐部,包括怡和轩俱乐部、醉花林俱乐部、吾庐俱乐部等,这些都是富豪商贾所成立的联谊会所,以前被俗称为“百万富翁俱乐部”。但很少人注意到约百年前,新马华人在北京有个俱乐部——南洋俱乐部,这是东南亚华人在中国最早成立的华侨俱乐部,而且这个俱乐部的信托人不是百万富翁,而是新马知识分子。

谢昌林出资兴建

青年时的吴赉熙。 (陈有利提供)

北京的南洋俱乐部成立于1920年代,确定年份待考证。它成立的目的,除了提供南洋华人一个联谊活动的场所外,主要是让南洋回国华侨、专业人士和学生,在北京有暂时落脚居住的地方。它坐落在北京东城区遂安伯胡同29号,地点适中,交通便利。

南洋俱乐部主楼是一栋三层高的中国式建筑,长231英尺,宽74英尺,总共有大小卧房24间,房屋之四周有一个庭院,环境幽美。可惜这座四合院历经市区重建,原建筑和庭院现已不存在,只留下一张1933年众人在俱乐部前的合影照片,弥足珍贵。

有一位马来亚土生的名人梁宇皋(1888-1963),他的一生资历丰富,曾是马华公会的创党人之一,也先后担任过马六甲州长和马来亚政府的司法部长。梁宇皋是1908年英女王奖学金得主,在英国伦敦大学完成法律学位后,回到马来亚怡保执业。

1933年他接受中国政府的聘请,到南京担任要职。同年12月他和家眷到北京一游,就住宿在南洋俱乐部。他写信给马来亚友人,介绍了南洋俱乐部的情况,赞誉俱乐部极为宽敞适用,布置完善,服务特别周到,并“断定马来亚在北平有此俱乐部,大足以自豪,盖此为海外华侨在国内所组织之第一俱乐部”。

这座南洋俱乐部的大宅院是谁出资兴建的呢?

原来它与一位富商及两位土生华人知识分子有直接关系。出资兴建的富商是谢昌林(1875-1948),他是第三代马来亚华人,他的祖父从福建漳州府海澄县石塘村(今厦门市海沧区)南来谋生,发迹后在马来亚开枝散叶。到了父亲谢文贤这一代已经是霹雳的富商和社会名流。谢昌林更在祖父和父亲的基础上大展宏图,成为著名矿家、橡胶树种植家和社会改革运动的支持者。

伍连德建议建俱乐部

左为伍连德夫妇,右为林宗扬夫妇。(程光胜提供)

这位从来没有到过中国的谢昌林,为何会出资在中国兴建南洋俱乐部会所呢?这就不得不提1896年英女王奖学金得主和国际知名的鼠疫斗士伍连德(1879-1960)的关键角色了。

伍连德是影响谢昌林这个成功商人参与社会改革运动者。谢昌林虽然比伍连德年长四岁,但1903年伍连德从英国剑桥大学完成医学博士学位课程后回马,活跃于马来亚社会改革运动,也影响了多位富商和华社领袖。例如,1904年8月,已经在吉隆坡创办“雪兰莪文学与辩论会”的伍连德到怡保作公开演讲,谢昌林和锡矿大王胡子春及余仁生号东主余东旋等富商听后深受感动,也展开筹办霹雳的文学与辩论会。

此外,1907年3月伍连德等人在怡保举办3000人出席的马来亚禁鸦片烟大会,谢昌林也积极参与,从这些事迹可以看出伍连德对谢昌林的影响。特别是1923年10月,已经担任霹雳禁烟会主席的谢昌林,领衔2000多人具名向马来联邦政府请愿,希望彻底禁烟。在这个请愿书上,附上一封由伍连德具名的强力支持信。伍连德以他在国际上的高知名度为谢昌林的禁烟请愿背书,可见伍连德和谢昌林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伍连德的建议下,1927年谢昌林出资在北京购地兴建南洋俱乐部会所。伍连德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劝说南洋富商在中国进行公益建设的例子并不罕见,其中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成功游说富商胡文虎,独资30万元兴建南京中央医院,那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医院。1931年落成的这所医院(现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至今仍然有块纪念匾额挂在医院主楼外墙上,以感谢胡文虎慷慨资助。

问题是,谢昌林并没有去中国,是谁来负责购地和监督南洋俱乐部的兴建工程重任呢?照理说伍连德应该是最适合人选。伍连德在北京的确有个家,但因工作关系,1912年至1930年之间除了经常代表中国到世界各地参加会议外,大部分时间坐镇哈尔滨的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督导防疫和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或出差之便,他才会抽空到北京陪伴夫人黄淑琼。伍连德因此将北京购买地产建筑南洋俱乐部之重任,交由同是英女王奖学金得主的学弟吴赉熙代办。

吴赉熙任张作霖参谋

吴赉熙(1881-1951),祖籍广东潮安,生于新加坡。他是莱佛士书院杰出毕业生,于1899年考获英女王奖学金,也到伍连德的母校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Emmanuel College)学医。吴赉熙比伍连德晚了三年来到剑桥大学,所以是伍连德的学弟。除了这些信息外,有关吴赉熙的资料很少,幸运的是吴赉熙在中国的孙女吴沙鸿女士,找到王赓武教授引介,联络上笔者,提供一些资料和那张南洋俱乐部的照片,让笔者有线索探究更多吴赉熙的事迹。

原来1906年吴赉熙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留在英国,但并没有行医,而是开设公司创业,成为商贸经纪人。

1914年欧战爆发前夕,吴赉熙搭乘火车经由西伯利亚来到中国东北。在哈尔滨受到学长伍连德的照顾,为他铺设在中国的人脉关系。吴赉熙后来先后担任东北王张作霖的高级参谋和少帅张学良的顾问,也和伍连德的推荐有关。因为伍连德在1922年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于奉天(今沈阳)城东创建东北陆军医院,可见伍连德得到张作霖的信任。1927年张作霖入主北京主持北洋政府期间,吴赉熙被委任为外交部顾问,还被派往南洋执行任务。

但吴赉熙在中国第一份正业,是担任北京一份英文报刊的编辑。1919年5月,因巴黎和会引发五四运动,同样活跃于欧美同学会的吴赉熙和伍连德等人,代表欧美同学会向驻北京的英国和美国等多国公使递交请愿书,由吴赉熙草拟的英文请愿书提出三条要求,包括要求将德国前有之山东权利及日本在山东所有增加权利交还中国。

基金会有四信托人

吴赉熙后来的兴趣和事业重心转向艺术和文化,1921年在北京开设一家艺廊,成为中国古代瓷器、字画等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他和苏州的徐仲卿女士成婚后,在北京赵堂子胡同购买一座四合院,将部分院屋拆除,改造成大花园,栽种从欧洲引进的月季(属蔷薇科,类似玫瑰),共栽培了200多品种和上千株的月季花。每当花开时节,吴家花园成为名流墨客品茶赏花、听琴谈诗、议论国事的聚会场所,据说胡适、徐志摩、吴宓、赵元任、辜鸿铭、张学良、林语堂、凌叔华等名人都曾是这里的赏花客。吴赉熙的二子吴炳琳曾回忆,小时候经常送月季鲜花给住在不远处的伍连德夫人黄淑琼,因为可以换得一块巧克力吃。

吴赉熙的花园宅院距离南洋俱乐部也不远,要照顾俱乐部相当方便,所以南洋俱乐部建成后,吴赉熙受委为司理人。1929年,为了健全的管理和经营,出资人谢昌林设立一个基金,委任四位在中国已有事业成就的知识分子为南洋俱乐部的信托人,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谢昌林最信任的好友伍连德和兼任司理的吴赉熙,另外两人是伍连德推荐的晚辈,槟城出生的林宗扬(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长)和新加坡出生的林可胜(林文庆之长子)。巧合的是,这四位都是医学专业出身的新马知识分子,除了吴赉熙转到艺术文化领域发展外,其他三人都在中国的医学、防疫和公共卫生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华侨长期免费住宿

从现有的资料,我们对南洋俱乐部所知有限,从零星的资料发现,这个俱乐部不只接待北上的南洋华人,连和南洋有关系的非华人来到北京,也有可能在南洋俱乐部受到接待。例如1934年,一位马来亚英文报章《马来邮报》的编辑部人员Francis Cooray,也曾在南洋俱乐部享受过一顿晚餐的招待。吴炳琳对这个他口中的“南洋华侨俱乐部”印象特别深刻,他记忆中俱乐部常有为读书或工作的华侨提供长期免费住宿,也接待来北京谋职或就学的闽、粤同乡,包括来自厦门鼓浪屿的林巧稚,她后来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也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更有趣的是,吴赉熙除了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归侨找工作,也常请大家吃“沙爹”(南洋烤肉),使大家深感乡谊之温暖。

1943年日本侵占北京期间关闭了南洋俱乐部。有关北京南洋俱乐部的其他活动和事迹,尚值得大家继续去探索。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