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情意结

《古今杂剧三十种》里的简体字。
《古今杂剧三十种》里的简体字。

字体大小:

如果汉字的繁体与简体之争,是源于造字原则和方法,那么接纳了综合的“六书”和“八法”,汉字是否就可以“简繁一家亲”,就不再有情意结?

先节录一小段以繁体和简体写成调侃简体字的打油诗:

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進不是越来越佳而是往井里走……

打油诗作得有趣,也有几分道理。

汉字书写第一次系统化

有幸在1960年代于岛国接受华文教育,得以经过繁体字、“没规范”简体字和目前规范简体字三个时代。可能因为没有文化包袱,所以也就没有“简繁情意结”,向来不论是从右到左上下直版的繁体书,还是从左到右横排的简体书,都看得“顺眼”。更多时候则是沉浸在书的内容世界里,也没去特别在意是繁体还是简体字了。

中国文字的发明是一项伟大的创举,所以据说史官仓颉发明(或统一和规范了前人留下的文字)文字后,“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可见文字的威力。无独有偶,西方也有一句谚语:笔锋强于剑刃(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颇有点异曲同工。虽说有了共同的文字,但是中国幅员广阔,政治文化发展多变,文字也随之产生改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行政的方便,任命丞相李斯等人,以秦国的文字为基本,统一全国文字,是为“小篆”,这距离仓颉造字已约有2500年。小篆的制定可算是汉字书写第一次系统化和标准化。

第一批“简体字”

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汉代研究中国文字(汉字)的学科叫“小学”。根据汉代的分类,汉字造字有六个基本法,是为“六书”,也就是所谓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其中比较重要和常用的是前四种,后两种则较少用,“六书”的具体就不赘述了。提出“六书”是因为在秦朝有另外一个影响今天汉字的发展。

秦朝的文字统一了,但是小篆不易刻写,行文较慢,如果遇到太长的公文和文章就很费时费力。当时有一个小官程邈(miǎo),因为得罪秦始皇被关进牢狱,他在狱中知道皇帝希望“书同文”,于是也编篡整理和改进过去的文字,把小篆的圆转笔画改为方折,删繁就简,终于创制了3000个“简体字”。“简体字”深得皇帝青睐,他得以免罪。由于他当过县狱吏,属于“隶”务,所以这批“简体字”就被称为“隶书”,后人为了与汉朝继续发展的隶书有所分别,所以秦朝时的“隶书”就叫“秦隶”。

虽然“秦隶”得以留名,不过程邈在文字学里却是个备受非议的人物。从仓颉到李斯,通常只是整理、统一汉字,基本上没有改变它的构造,也就是说遵从“六书”之道。不过隶书却以简单方便为出发点,所以很多时候没有跟从“六书”。例如“日”字和“月”字已没有本来像太阳和月亮的圆形,小篆的“鸟”字的一双脚变成和“鱼”字一样的四点,“牛”字少了一只角,这些都破坏了字的形象。又如“甘”字本来是圆口内含一点,“卒”字也看不出有皂隶衣服,这些都没有“六书”里的“指事”等等。因此在一班遵古的文字学家的眼里,程邈是破坏汉字传统的罪人。看看那些对秦隶的指责,是不是和前面的打油诗有点儿相似?

楷书繁体字之源

《京本通俗小说》里的简体字。

文字是活的,从秦朝到宋朝又过了1200多年。经过更多政治和朝代的替换,融入更多民族文化,汉字肯定有更多的发展。在东汉时由许慎编著的字典《说文解字》只有9000多个汉字,到了宋代的王洙、胡宿等编的《类篇》就有约3万2000多个字。其间汉字的写法,从小篆、秦隶、汉隶,更发展出楷书、行书、草书等。由于楷书方正匀称美观,甚得历代皇帝喜爱,所以楷书也被称为“官书”,民间称之为“正楷”,楷书成为了汉字的规范,不能轻易更改,也是所谓繁体字的根源。

在宋代发明印刷术,结构方正的楷书刻印方便,所以也选为印刷体。印刷术带动文字的流通,印刷品需求大增,为了快捷方便以提高印刷的“生产力”,在坊间便开始出现一批“简体字”,从附图的两本宋代古书刻本《古今杂剧三十种》和《京本通俗小说》里,随意的两页就可发现不少到现在还通用的宋代简体字。

古人造简体字有八法

在还没有规范简体字之前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本地常见到各种不同版本的简体字,例如“家”字的简体有时是“宀+加”,有时是“宀+下”。现在已没有用的“宀+西”是当时的“赛”字,鸡蛋可以是“鸡旦”等。还有很多不知道哪里随意造出来的简体字,没有根据,没有规则,非常混乱,难怪会受到维护繁体字的人的批评和排斥。

根据文字学家钱玄同的研究,和“六书”一样,古人造简体字也是有根据八种原则方法的“八法”的。第一种是据形全体简化,如龟、寿。第二是采用草书,如为、会。第三是删减部分,如声、虽。第四是简化复杂的部分,如观、刘。第五是采用古体,如云、礼。第六是改用较少笔画的字旁,如灯、坟。第七是重造简单新字,如灶、响,最后就是借用他字,如姜、干。

如果汉字的繁体与简体之争是源于造字原则和方法的话,那么接纳了综合的“六书”和“八法”,汉字是否可以“简繁一家亲”,不必再有情意结了?或许节录网络的另一段也是以繁体和简体写成打油诗,可以很好地做总结:

“网”对“網”说:我比你象形得多,

“亲”对“親”说:我没见面也爱惜,

“爱”对“愛”说:我的心给了朋友,

“乡”对“鄉”说:我没郎也想老家,

“电”对“電”说:我早不依赖下雨,

“泪”对“淚”说:我就是目边的水,

“个”对“個”说:我就是孤独一人,

“办”对“辦”说:我做事不喊辛苦,

“团”对“團”说:我重人才不重专家,

“国”对“國”说:我化干戈为玉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