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楼的“新昭南模范村”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1943年8月,日军为减低粮食负担,在马来半岛柔佛州的兴楼设立“新昭南模范村”垦殖区,打算安顿30万华人。为吸引居民到兴楼,日军承诺模范村将完全由村民自治,没有日军驻守。

新加坡会计师协会前副会长卢鹤龄是家中长男,那时14岁,刚好达到日本征兵的年龄。为了不愿为虎作伥,93岁的卢鹤龄说,于是与母亲和弟妹等一行七人,在1944年初“自愿”前往充满未知数的兴楼垦荒。

初到“兴楼新村”从新加坡乘坐用木炭为燃料的蒸汽货车,坐在行李上摇摇晃晃,颠簸一天才到距离兴楼约四公里的垦殖区。他们被分配到极其简陋的临时茅屋,与另外两户人家共住。茅屋基本上是一个两端无门的长方形,中间有几根木柱支撑屋顶的“公房”。床是粗糙的几片木板,铺上草席和蚊帐,行李搁在床边,就算安顿下来了。他们叫这里为“兴楼新村”,就是不愿提昭南那两个字。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