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懋图文馆成立于2000年,专业收藏历史照片,以整理、研究、编辑、出版和展览为事业主体。近十年,徐宗懋图文馆将收藏内容范围扩及全世界,同时投入照片数码修复工作,专业制作精美的高画质历史画册。
本刊特邀徐宗懋图文馆制作“南洋时光”系列共八期,运用精美历史照片,介绍东南亚的社会和文化,特别以新加坡为中心,分享往日城乡的面貌以及生活的温度。
本期聚焦19、20世纪海峡殖民地两大经济命脉——锡矿和橡胶业,除带来经济繁荣,它们也创造了亚洲人口大规模移动,推动东南亚多元丰富的社会与文化。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经历,共谱一阕时代之歌。
锡矿和橡胶业是海峡殖民地的经济命脉,带来经济繁荣,也创造了亚洲人口大规模移动,推动了东南亚多元丰富的社会与文化。可以说,如果没锡矿和橡胶业,今天的东南亚,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将是截然不同的风貌。
在人类历史上,锡被视为贵重的金属,几千年以来,锡一直和纯铜掺在一起,制造成硬度较高的合金青铜。工业革命兴起后,锡的用途扩大,包括做成罐头、电池外壳、各种容器,以及流行一时的锡兵玩具;镀锡板也是许多工业制品的基本材料。
马来西亚是世上锡矿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矿主要分布在霹雳州、彭亨州、雪兰莪州等地。雪兰莪州曾经是世上锡矿产量最高的地方,至今仍具举足轻重的分量。为了开发锡矿,取得殖民经济的最高利润,海峡殖民地政府从中国引进大量苦力,一些矿区也有华人老板,他们熟悉原乡的人脉,透过中介从家乡的村庄招募大批苦力,到马来亚从事挖矿工作。19世纪末期华工人数激增,高达四万多人,到1930年代,是锡矿业发展的高峰,带来的经济荣景,创造了第一批的富裕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