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以“碧山亭文物馆”的名义到位于罗尼路的咖啡山临时仓库考察,抢救早期华人墓葬文物时,无意中看到一块大石碑刻。只见此长形石碑上面刻有大段铭文,我立即拍照回家逐字逐句添加标点释读。其文(右至左)如下:
颜母陈太君,闺号淑德,筓年于归握瑜公。持家勤俭,秉性慈祥,育男女各四。均了向平愿。长男东成,经商致富,恩恤孤寡,施药医院善社,捐欵(款)会馆学校,数达成万,无稍吝,多承慈训也。太君既相夫持“惟善堂”,复朂(勖)子添“瑞德堂”,举凡公益事,靡不极力输将。民国四年,永春县长王公震峯敬赠“教子爱国”匾挂东山故乡大宗祠,于(通呜)哉!此所谓懿范长存者也。谨以铭石。 桃源邱玉书敬撰
我们释读这块石碑的铭文,可以看出它的亮点是叙述一位早期南来“经商致富”的华人先贤发家后的感人故事。这个先贤颜东成发家后恩恤孤寡,而且对医院、学校都慷慨捐款资助,大做善事。这块墓碑文颂扬颜东成的母亲陈太君(淑德)同样乐善公益,且教子有方。这位陈太君热心公益的善举,早在民国四年(1915年)就得到了福建永春县长王震峯的肯定和嘉奖,并赠送一个“教子爱国”的牌匾,悬挂在永春东山故乡大宗祠内,用以教育后人云云。后来这位陈太君(淑德)去世后,则在她位于咖啡山的墓碑上,刻了上面这大段铭文记叙她的嘉言善行,以永久存念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