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先父从中国南渡,只会讲粤语和乡下话。新加坡自治时期,他上夜校进修“第二语文”,讲得一口流利的马来话。多懂得一种语言,自然打开另一面视窗,长周末跟同事到联邦游玩,对马来亚的风土民情兴趣盎然。

先父的“马来亚意识”源自许云樵。1960年8月开始的每个星期三,许云樵在广播电台主讲共40期15分钟的“马来亚丛谈”。青年书局收录许云樵的讲稿,出版《亚非丛书:马来亚丛谈》,成为先父给我们讲故事的题材。书中一些关于马来亚原住民的事迹,改写后收录在小学历史教科书里,开拓我学生时代对古代马来半岛与世界接轨的认识。

跨越时空的世界遗产

《马来亚丛谈》第一讲谈到1938年霹雳河上游的玲珑谷(Lenggong Valley)出土旧石器,带领我们进入人类老祖宗和原住民的探索。追溯起来,7万多年前印度尼西亚多峇湖火山爆发,火山灰掩盖整个南亚。气候好转后,非洲史前人类再度走出非洲,抵达欧亚大陆、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印度。他们来到马来亚,沿着陆桥续程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