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古庙建于1835年左右,1880年在“火城”一带重建,广福学校则创办于1916年。随着该区的发展,古庙和学校在上世纪80年代拆除,三尊神像移驾碧山亭立庙,大部分文物则一直默默躺在地库内,直到今年被文史学者庾潍诚发现。一块牌匾、一叠档案,补述广东社群百年历史的缺口。
广福古庙是新加坡广(州)肇(庆)籍华人的古寺庙,在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或更早,建在梧槽区加冷河旁,1880年在劳明达街与加冷路交界的十字路口重建。除了供奉主神齐天大圣,古庙也供奉华佗、赵公元帅、鲁班、关羽、包公和张天师等,1900年,庙内还建了固定戏台。
1916年10月广福学校成立,在戏台没有演出时借用上课,最初只有二三十名学生,随着人数增加,学校开始借用庙宇旁的店铺,之后将数间店铺打通成小型校舍。1956年校舍大楼完成,巅峰时期学生近1400名。
后来加冷“火城”重建发展,广福学校学生锐减,不得已在1983年停办。1989年,大悲佛教中心买下原广福学校地段,广福古庙则在1979年土地征用后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