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公元596年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河南禹州,褚家祖上世代士族。父亲褚亮当过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诗人,褚亮早年受到“南陈朝”仆射、一代文宗徐陵及陈后主陈叔宝赏识,隋灭陈后,褚亮当了隋朝的东宫学士,与隋朝重臣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交好,后因受杨玄感谋反隋炀帝杨广事件牵连被贬青海。公元617年,褚亮就任“西秦国”黄门侍郎,“西秦国”是隋末西北地区由鲜卑人建立的一个短暂的政权,时间只维持了一年半。唐朝李世民灭掉“西秦国”后,褚亮转岗到唐朝担任铠曹参军,相当于李世民身边的一个参谋,这个时候褚亮的儿子褚遂良已经22岁,也跟随父亲一起转岗。李世民成为唐太宗后,褚遂良逐渐升职担任起居郎,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行动和国家大事。
褚遂良为什么能得到这个重要的职位?主要原因是他文笔好、书法好,加上由魏征推荐。李世民曾对魏征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和我讨论书法了。魏征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義之的精髓。李世民就把褚遂良召到身边当侍书,这时褚遂良已40岁。李世民喜欢王羲之的字,派人到处收集,收来的字有真有假,怎样才能保真?褚遂良说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详细讲述了王羲之书法作品的源流出处,李世民听后非常欣赏,从这件事可知褚遂良对王羲之有很深的研究。
得李世民信任的良臣
李世民刚继位时,许多年幼的皇子都担任都督、刺史,褚遂良看到这种情况,就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意见,他说刺史郡守都是人民仰赖的官员,遇到一个好官是人民的福祉,遇到不好的人民则会劳苦受罪,皇子们年幼没有理政经验和施政能力,不如把他们召回进城,让他们多读书多长见识真正成材,然后挑选优秀者再外派。贞观三年,西域薛延陀首领派使者来求婚,李世民收了财物聘礼,答应了婚事,不久又反悔。褚遂良立即上疏,大意是国家的根本是诚信,薛延陀是你赐玺书旗鼓承认他们的,人家来求婚你也答应了,他们在到处宣扬这事,你现在又想悔婚,这样会破坏国家的声誉,过去周文王说,诚信是国家的珍宝、百姓的依靠,陛下若是失信,天下还有人会相信我们吗?贞观十七年的某天,李世民问褚遂良:舜造漆器,禹雕刻切肉的砧板,当时为什么有许多人苦谏?褚遂良回答:漆器和玉器都非常费时费工,会妨碍农业生产,国家一旦追求奢侈和浪费,危亡就渐渐近了,漆器不禁止,必定会出现金器,金器不禁止,必定会追求玉器,如果一开始就不劝阻,发展到极端就不可能劝住。李世民认为说的有道理,就说:作为人君不忧虑人民而骄奢淫侈,国家危亡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