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在牛车水一处看到一幅挂在墙上的小画作“Sio Bah Zang” (烧肉粽)。创作者把这首脍炙人口的福建老歌《烧肉粽》的歌词音译,书写出来,并在左下角画上粽子,虽然是单纯的黑与白,却创意十足!欣赏之余,蓦然间想起,再多几天,就是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便将这天定为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怀念妈妈的粽子

小时候,每逢端午佳节,妈妈总会动手包裹粽子,从开始的潮州肉粽、枧水粽、双拼肉粽,到后来包的娘惹粽。妈妈去杂货摊买芫荽籽先炒出香味,再用石臼捣成粉末,拿来炒猪肉,她说这样粽子才会香才好吃。双拼粽即咸甜合体,一粽两口味,但制作很费工夫。甜豆沙团要小心翼翼的用猪油网(潮州话叫𦛨泊纱)包裏,她说如果甜味碰到糯米,煮出来的米粒就会不熟。妈妈煮粽子是用四方形的金属油桶(我们叫油珍),而且一次要煮三个小时。虽然妈妈已经离世,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让我对包粽子产生兴趣,也无形中从她那里偷师学习一些与包粽子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萌生自己动手包粽子的念头,除了自认略懂一二,另一个原因是应节粽子价格的上涨幅度实在太大,也不合理。端午节前后,平时卖$2.50一个的娘惹粽,竟然标价$4到$6,有品牌的粽子价格更是惊人!

包粽子得先买好粽叶(一般用竹叶)和粽草(绳)。竹叶取其既柔软又坚韧(不易破裂)的特性适合包扎和煮出来的清香味;更深层次的是竹所表现出来的气节,非其他植物所能媲美的。买回来的粽叶、粽草必须先洗净、晒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