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家藏的书画时,翻出了王尧教授用藏文书写的条幅,才想起和他已经很久不见了。条幅是20多年前,王教授在香港大学讲学时,来我家作客而赠送的。那次在饭桌上,他提及想推荐我去给港大的佛学研究中心讲课。我很感谢他的好意,但心里明白可能性很小。
认识王尧教授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中,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文化讨论会上相遇,也常听学术界的朋友提起他。1928年出生的王教授是海内外闻名的藏学家,从事藏学研究60余年。他是江苏涟水人,年轻时曾为共和国的创立奋斗过。解放初重返书斋,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51年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藏语文,师从于道泉和马学良先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自此投身于藏学研究。
于道泉是中国现代藏学的开山鼻祖。他倡导“置身庄岳,事半功倍”的治学思想,强调环境对于语言学习的影响。当年在北平时,于道泉为了跟喇嘛学习藏文,在雍和宫一住就是几年。后来负笈巴黎,他为了迅速通晓法文,就移居不见华人踪迹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