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辆白色四驱越野车衔尾相属,沿着S314省道往瓜州方向疾驰,两边的白杨树纷纷向后掠去,翻过一座立交桥,再行几十米就没有路了。时已下午六点,敦煌的空气仍在太阳照射下颤抖,前方层峦叠嶂,延绵不断,阴影中的山峰呈紫灰色,而在向阳一面却跳动着耀眼的金黄。
前方的三危山,又叫卑羽山,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南北绵延60公里。三危山主峰与莫高窟遥遥相对,因三峰危峙而得名。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语境下,“危峰东峙”也被誉为敦煌“第一胜境”。为我们开车的秦总是“探路者”在敦煌的总代理,秦氏家族起源于战国时代,在敦煌某个村落聚集已有千年,是一个瓜瓞绵绵的大姓。他告诉我:司马迁在《史记》里讲到“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这里的“变”是使动用法,有使其与西戎融合的意思。又讲“三危既度,三苗大序”,这是中国远古时代发生的一起大事件,三苗在荆州、洞庭一带作乱,被舜帝击败,从现在的洞庭湖一带迁到三危山定居垦荒拓野、繁衍生息。不少史学家认为司马迁所指的三危山,就在莫高窟对面。
不过让三危山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联的是另一起事件。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远道而来的印度高僧乐尊在今天的莫高窟位置——应该是一片芳草萋萋的沃野——歇脚,正值夕阳西下,眼见对面的三危山犹如贴了一层金箔,华光四射,状如天马奔腾,又像千佛云游,于是发愿在这里开凿洞窟礼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