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李楚琳曾任亚洲文明博物馆高级典藏研究员、国家博物馆馆长,长期致力于亚洲美术史的研究。她的专栏《长物新志》,将以21世纪的心境重温400年前的生活美学,不定期刊出。
提起妈妈时代的服饰,想起的是1950年代窄衣细腰蓬裙的连衣裙洋装。我母亲高中毕业那年跟同学到英女皇道排一字丽人行,身上穿的就是类似电影女星们在银幕戏里戏外的星服。这种衣窄裙宽款式的优点是,无论哪家的女孩只要穿上,拍起照来就显得额外美丽。尤其是为了摆po而必须坐在地上或台阶时,蓬裙神奇地将双腿掩盖,将女孩设置得斯斯文文的,像伊丽莎白女王般雍容华贵,如奥黛丽·赫本那样神圣和优雅。
母亲自己缝制衣服,幼时跟着她大姐从车直线做枕头袋开始,到了高中时候手艺也不错了。有姐姐一旁协助,做出来那几套洋装都像样。如她在(杨厝港)培华小学运动会当司仪的那件小方格小圆领洋装,还有一件拍回眸斜身照时穿的峇迪卡蕹纹(kawung)布连衣裙洋装。两年前策划的峇迪展,照这张照片,在网上买了类似的卡蕹纹峇迪,请我国女装圣手陈书林(Max Tan)依样裁出靓丽的新版妈妈洋装,摆在展览里头阐明那年代女性亲手缝纫的峇迪新衣。Max妙手裁剪,洋装貌似T台佳作。这陈列组合还挺受欢迎,带着妈妈或祖母来看展的观众们无形间有了跨代话题,好多人似乎也同意妈妈的衣服当时都是这个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