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算初中时期到上海旧书店提篮桥门市部和四川北路门市部选购“文学小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和“古典文学普及读物”(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版)的旧书,我第一次较大规模地购买旧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
那时我正在北京朝内大街人文社参加《鲁迅全集》书信卷注释的定稿工作,星期天休息,常去灯市口中国书店门市部浏览。一次在书架上见到一批二十多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鲁迅的旧书,大都有原主人赵燕声的签名,购于何时何处之类,有的还有他的眉批。我马上意识到这些书对我的研究工作有用,机不可失,悉数购下,花了我近半个月的工资,当时可算是“豪举”了。后来我才知道,赵燕声其人并非等闲之辈,他收藏的新文学书刊甚多,新文学藏书家唐弢先生当年曾得到过他的赠书。他与善秉仁、苏雪林合作编写了《中国现代小说和戏剧1500种提要》(1948年北平怀仁学会版),他还在1948年9月上海《文潮月刊》第5卷第5期发表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书目》,可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研究的先行者,近年来已有人在专门研究这位差点被遗忘的新文学藏书家了。
因此,从一开始,我对旧书的爱好、搜集和考证,就与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密切相关。当年去图书馆访书不易,也没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可查,那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寻找旧书。不仅在上海、北京,每到一地,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去当地的旧书店、旧书集市和旧书摊逛逛,碰碰运气。上海文庙、北京潘家园、天津海河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更是文庙的常客,那些年每周必去,一批林语堂旧藏的胡适、周作人、丰子恺、梁宗岱、老舍等名家的签名本就得之于文庙。近年来又发展到参加拍卖会,从线下到线上,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