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通过高尔基(Maxim Gorky)“结识”鲁迅的。话说1972年,上海书局(已结业)从小坡大马路(桥北路)搬迁至小坡二马路(维多利亚街)81号,装上时髦冷气的店铺,经常门庭若市。

那时候外婆住在附近的马尼拉街,即现在Bugis+商场所在地。我从水仙门禧街住家走去探望外婆,顺路进入上海书局消磨午后时光。总觉得书店很好逛,本地书籍如《小岛醒了》《家福》等篇幅不长,每本售价两三角钱;香港出版的袖珍型儿童书印刷精美,叫人爱不释手;中国出版的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封面虽显单调,但因书的厚度而引人注目。

鲁迅乃中国的高尔基

小六会考放榜后,级任老师陈桂花赠我心仪的《童年》,算是向童年临去秋波。林徐典主编的《华文》内容丰富,伴我度过四年中学的少年时光。书中收录鲁迅的《风筝》和《秋夜》,南大毕业的老师深情地朗读课文:“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有同学在作文中模仿,以中华总商会大门外的两座石狮子为题材,结果被训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