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我到兀兰区域图书馆听“雨书房”主办的SG60系列讲座之二:《龙窑传奇》。主讲者是新加坡民间文史研究者李国梁和新加坡南洋陶艺协会会长陈德兴。以为是冷门话题,不料座无虚席,交流环节的反应也颇热烈,有不少听众发问和发表感言,原来还真有不少民众关心龙窑未来的命运。

新加坡这个小岛,陶器工艺正兴旺的时代有龙窑十七八个之多,大约1940年代,德光岛就有龙窑,可能是最早打造的龙窑。小时候我住静山村离惹兰缶窑(Jalan Hwi Yoh)不远,常听长辈说起龙窑,譬如“三美光陶艺”。

数月前步行经过惹兰缶窑,只见高楼组屋林立,保留一个小公园叫缶窑公园(Hwi Yoh Green),园内摆列三两组用水泥仿制的灰黑色陶土缸,用意不外告诉民众,曾有五六个龙窑集中于此,柴火不断。因为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速,龙窑都被征用做别的用途。现在仅存位于兀兰罗弄大华士(Lorong Tawas)的陶光龙窑和源发龙窑。陶光龙窑是唯一活龙窑,一年烧窑三至四次。4月中旬适逢陶光龙窑点火烧窑,我跟着步行团队特地去看。柴火已点燃,几个陶艺爱好者守着,添木柴看温度,他们的作品在窑里烧,都有些兴奋又紧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