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济南驱车东南120多公里,有一个马杓湾村。因为朋友是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他带的研究生要下乡进行调研,给了我机会跟随,走进这个隐在大山一隅的古村落。
马杓,根据词典解释:木制的大勺,用来盛饭盛粥,也称马勺。马杓湾村以村西南一弯形状如马杓的泉水命名。这湾直径约5米的泉水,冬温夏凉,终年不竭,汇成一条清溪,蜿蜒流入淄河。据村支书介绍说:“这条小河把村庄分为南、北两部分,民国32年(1943年)遇百年大旱,周围十几个村庄全部断水。为帮大家渡过难关,马杓湾村规定,外村人白天来此取水,本村人只用晚上,不和别人争。”
我跟着一群20几岁的年轻研究生,在马杓湾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下,步入村子。狗吠声里,一路走一路恍神,脚下碎石板铺的村路,路旁那些主要用当地青石垒砌,红瓦搭盖的屋子,一步步引我走出城市的繁华和喧嚣,跨入一个宛如在书里在画里,却又和青绿泉城完全迥异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