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0余天、仅仅三天,佛龛门洞开,坐像前,静静前来参拜的人们屈膝坐在榻榻米上,约莫有二三十人。谛视和上坚定慈柔的失明双目,复意识到四周一双双虔敬注目的眼光聚拢,一片幽寂中,仿佛,光明闪烁晃漾。大家十分有默契,注目,参拜;稍顷,静静挪开,让靠后一点的人们得以趋前。如是,前来的人都得以细细参拜——鉴真大和上坐像。
这座在日本流传至今最古老、干漆夹苎技艺最高明的和上肖像,也体现了精湛的唐代艺术水平。唐招提寺创建后四年(763年),其时和上垂垂老矣,弟子忍基梦见讲堂栋梁摧折,感知和上行将入灭,于是一众弟子商量塑像,写下和上向西结跏趺座之形貌并刻画其精神意志。冀年深月久,和上的教诲仍千古流传,世世代代,人们都可以与和上结缘。和上于天平宝字七年五月六日(旧历)以七十六龄圆寂。参拜凝视和上坐像,冥想悲运缠绵之大德,敬慕之心油然而生,内心一隅似照进不灭明灯。
和上像供奉于唐招提寺御影堂。这片殿宇原为兴福寺一乘院宸殿遗址,于和上迁化1200年后,1964年复原移建于此。每年和上忌日(新历六月六日)举行舍利会的前后三天(六月五至七日),开放参观。1971至1982年,历十年余,画家东山魁夷踏遍大和山水,复探寻和上故土山川,为这里作障壁画,先描绘大和山水《涛声》《山云》,复刻画中国《黄山晓云》与《桂林月宵》,再细细着墨和上出生地《扬州薰风》,最后着墨佛龛《瑞光》。障壁画隽秀清新,却契合和上跋涉千山万水,历经艰难辛苦之精神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