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以103岁高龄辞世,结束了他传奇而丰盛的一生。消息传来,全球学术界与文化界同感哀悼。杨振宁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更是一位跨越文化藩篱、融合东西方智慧的哲人,一位敢于追求诗意人生的勇者。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他留下的科学遗产与精神典范,将如北斗星辰,永远指引后人前行。

一、震古烁今的物理巨擘

杨振宁的科学贡献,远不止于1957年因“宇称不守恒定律”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正如物理学家聂华桐所言:“除了狄拉克,第二位便是杨振宁。”其最高成就,在于与米尔斯合作提出的“杨—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这一理论从数学结构上奠定了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成为弱作用与强作用理论的基石。1979年,格拉肖、温伯格与萨拉姆基于杨—米尔斯场提出弱电统一理论而获诺贝尔奖;其后,强作用理论亦以此为基础。聂华桐等学者曾直言:“杨振宁应获第二次诺贝尔奖。”若非诺贝尔奖规定一人一生仅能获奖一次,他早已再度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