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区线的梧槽(Rochor)和惹兰勿刹(Jalan Besar)相差九站,地理位置其实非常接近,450米左右的距离快走七分钟即可。相较于搭乘地铁,步行可省下10分钟左右。
起初是因为赶时间在两个地铁站之间徒步,走了几次后发现:即使不着急也愿意这么走,不只是为活动双脚,而是因为喜欢探索梧槽和惹兰勿刹地铁站之间,位于小印度的这片街区。
回教堂看朱元璋赞美文
首先看看1979年被列为受国家保护的古迹:阿都卡夫回教堂(Masjid Abdul Gafoor,41 Dunlop Street S209369)。从梧槽地铁站B出口出发,沿霹雳路(Perak Road)走向南洛街(Dunlop Street),几分钟可抵达这座印度回教堂的入口。
注意参观时间:每日(星期五除外)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下午2时至4时。进入参观前必须脱鞋,建议选择容易穿脱的鞋子;女性可携带丝巾,方便盖住头部,衣着以长袖长裤或长裙为佳。但没有丝巾或适当衣服也没关系,入口附近可免费借用带帽斗篷,离开前归还即可。
回教堂内设有文遗馆,除了能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解阿都卡夫回教堂的历史,也可看到珍贵文物及文物复制品或副本,其中包括伯明罕古兰经手稿,以及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写的伊斯兰教百字赞美文,还有2023年完成修复,用于收集善款的19世纪铸铁箱。
对回教堂和伊斯兰教有一定了解后,再看阿都卡夫回教堂,更能体会美丽建筑背后的崇高精神。建于1907年,1910年落成的阿都卡夫回教堂,总面积达2449平方米,建筑风格结合新古典主义及撒拉逊(Saracenic)特色。经过2003年和2017年大规模修复后,屋顶四角尖塔、精致五角形拱门,以及柱上的优美书法艺术,令人着迷。阿都卡夫回教堂的另一特色是入口上方的几何放射式向量图纹,上面刻有25位先知的名字。
参观当天发现访客多为外国游客,本地人不多。国人常在旅行时参观异地的著名寺庙、神社和教堂等,可惜近在咫尺且极具历史意义的宗教建筑,却似乎被我们理所当然地忽略了。
特色小店没逻辑但有趣味
离开阿都卡夫回教堂,可在小路之间穿梭,边走边找壁画,也可沿惹兰勿刹路前往惹兰勿刹地铁站。无论怎么走,身边总是不乏特色小店。这里有神佛用具专卖店,再走数步就是简约风格的猫咪cafe;刚经过主打清真认证的和牛餐馆,忽见可爱的泰式便利店,除了各种食材、饮料、零食和日用品,还能在店外小吧台享用泰国餐和小吃。
或许这就是小印度最迷人之处:缤纷多样不做作,包容空间突破想象。生命力旺盛的街区根本不用太多亮眼的包装,最接地气的地方最让人流连忘返。
意犹未尽?不妨折返前往起点(梧槽地铁站),这回尽量选择不一样的路线,看看有何新发现。这一带的饮食选择不胜枚举,有些隐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喜欢去梧槽地铁站附近的森林商业中心(Sim Lim Square)用餐,二楼小吃店“一日三餐”的咸蛋酱鸡肉饭让人回味;结合咖啡座与高端耳机专卖店的Zeppelin & Co让人放松心情。
附近还有另一个隐身大楼之中,同样是每次经过都想进去坐一坐的咖啡馆:雅柏奥奇(OG)百货公司二楼的2112 Bakery。
2112 Bakery的创办人是曾经参加《糖朝冠冕2》的吴慧婷,她原本在大巴窑经营另一家同名糕饼店,当时就常去买她现做现卖的美味甜点和咸酥派,老板的亲切让人印象深刻。吴慧婷2025年6月去世后,她的先生决定继续经营咖啡馆,继续为客人提供价钱公道的糕点和咖啡。
现在每次吃到熟悉的味道,还是会想起她的笑容。什么是遗失的找不回了,哪些事物又怎么都忘不了,忽然觉得难以说清。可以确定的是:喜欢的地方要多去,独立的小生意我们尽量支持。
征求回忆路线
岛国拆建的速度让人措手不及,记忆中的街区或许渐渐被淡忘。《步出所料》欢迎你分享手绘地图与故事,告诉大家哪个街区让你忍不住放慢脚步。
请电邮记者(yingzhen@sph.com.sg),或把你绘制的地图和联络资料邮寄到:▲早报副刊编辑室陈映蓁收,SPH Media,1000 Toa Payoh North S318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