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为本 善待亡者慰藉生者

冠病疫情期间凸显殡葬业的重要性,这有助吸引新人加入这个行业。(图/iStock)
冠病疫情期间凸显殡葬业的重要性,这有助吸引新人加入这个行业。(图/iStock)

字体大小:

在过去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于殡葬业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服务更专业,收费较透明,一些业者投身公益,为贫困家庭和孤苦无依的独居者办理后事。这些都归功于本地殡葬业者精益求精,服务社区的专业精神。虽然目前业界还存在中介收费的乱象,年轻人想入行会面对亲友的阻力,但并不影响殡葬业者秉持专业理念,服务逝者走好人生最后一段路,给予活着的亲人莫大安慰。人们关注殡葬业的服务发展也是在测度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

20世纪初期,新加坡华人殡葬业欣欣向荣,尤其是从中国南来打拼的人,有不少投入殡葬业,洪振茂生命礼仪创办人洪诗嘉就是其一。

小时候,对寿板店都带“洪”字感到不解。当见到洪振茂生命礼仪第四代接班人洪子谦(41岁)时,谜题终于解开。

在他位于大巴窑工厂区的Flying Home——一个专门为本地和外国人设立的礼体运输公司做采访。提起“洪振茂”三个字,本地殡葬业者无人不识,这家超过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可说是殡葬业的先驱。

    洪子谦说,殡葬业从始至今都围绕着“服务”二字,为丧家打点一切。(萧紫薇摄)

    洪子谦认为,这个行业从始至今都围绕着“服务”二字,为丧家打点一切。就如他创立的这个专门协助将礼体运送回国或运出国外的服务,也以服务为本,算是殡葬业较新兴的项目,在本地的规模可说数一数二,这是殡葬业演变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洪子谦也是洪振茂生命礼仪的副主席。说起本地殡葬业,不得不提“洪字辈”的寿板店。他说,曾祖父洪诗嘉早年从中国南安飘洋过海到新加坡打拼。“当时,他目睹在船上病逝的人没有一个恰当的殡葬方式,因此想到开创殡葬业来帮助有需要的人。”1912年,他在必麒麟街上段开设一家简陋的“洪振发寿板店”,专为华人社区服务。之后,这个行业逐步兴起,而一些当初跟着洪诗嘉南来打拼的洪姓同乡也选择自立门户,自此不少以“洪”姓命名的寿板店在全岛各处落地生根,把殡葬业发扬光大。

    洪振发寿板店由他的叔伯辈经营,由于后代无人接手,后来也并入洪振茂礼仪公司。千禧年之初,公司易名为洪振茂生命礼仪,百年老字号在本地殡葬业具有标杆作用。

    服务素质参差不齐

    放眼本地殡葬业,服务可谓参差不齐。目前,本地约有60家设有实体店面的殡葬业者,而在网上提供殡葬礼仪服务的注册公司有数百家,林林总总,竞争激烈,一些只纯粹为“中介”角色,从中赚取一些利润。

    对于收取中介费的做法,五福寿板店创办人郭绪泽(64岁)不表认同。他受访时指出,一些殡葬业的中介四处分派名片,待接到订单后,就转给殡葬公司去筹办丧礼,自己从中赚取中介费,无形中加重经济不宽裕家庭的负担,必须额外支付费用给第三方。

      安祥殡葬礼仪创办人郑宇超认为殡葬业门槛低,谁都可以从事这行,服务参差不齐,收费差距大。(受访者提供)

      安祥殡葬礼仪创办人郑宇超(30岁)也认同。他说,丧家跟他分享,有些殡葬业承办人的收费价目不明,有许多隐藏成本是承办丧礼前未说明的,而且费用不小,这让丧家感到不满。他说:“我们承办丧礼前,一定会把所有细节和费用跟丧家说清楚,尤其是一些法事所需的纸扎品如大纸房、汽车等,这些费用不能含糊。”毕竟丧礼只有一次,希望给丧家留下好印象。他也提出现今殡葬业最高和最低的收费差距大,这是行业面对的最大问题,业者必须正视并加以整顿。

      郑宇超认为,面对竞争是好事,让业者能够精益求精,提高行业水平。而且,目前殡葬业的整体形象比过去更好。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行业的门槛低,谁都可以从事殡葬业,自由度太大。他听过一些承办者在道教和佛教的丧礼诵经仪式上,通过现成录音或youtube片段来取代僧人诵经,这是他无法苟同的。

      积极转型服务多元

      殡葬业的传承也是这行面对的关键挑战,因为很多人仍然无法面对“死”。一些业者找不到人接手,只好“寿终正寝”。不过,不少年轻人依旧能接下这个棒子,继续往前迈进。

      洪振茂生命礼仪得以传承是因为给予有能力的人选经营的权力,同时开放给非家族成员加入,以提高企业的专业性。

      洪子谦强调:“自己好还不够,大家好,市场好,对丧家也好,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殡葬业的水平。”这些年,他努力传承,也用心改变现状。2012年底,他创立洪振茂基金,主要工作是通过公共教育和慈善事业,提高本地殡葬业水平和服务素质,加强公众尤其是年轻国人对于善终和死亡的认识,以及保存本地殡葬业的文化资产。

      作为拥有超过60年历史的复兴寿板店第三代继承人,郑宇超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充满期待。他的祖父在1960年代创立复兴寿板店,他自幼跟着父亲郑修锦(61岁)学习这个行业。大学电脑系毕业后他工作几年,之后于2018年自立门户,开创安祥殡葬礼仪,并担任董事。他说:“我选择这个行业,是受到父亲和祖父的影响,他们都有一颗奉献的心。”

      富贵山庄集团首席业务发展总监冯健特说,随着时代改变,殡葬业已突破原有的既定印象,积极转型,走向更多元化服务策略。

      踏入位于芽笼12巷的灵山寺,眼前一亮,心里对于殡葬业有了不同看法。成立于1990年的富贵集团,由马来西亚丹斯里邝汉光创办。而作为本地殡葬业界“新兵”的富贵山庄,则成立于2008年,位于旧蔡厝港路,提供一站式殡葬服务,包括骨灰位、神主牌位和殡仪配套。

      冯健特指出,殡是丧礼,葬分土葬或火葬。1970年代之前,人们多选择土葬,那是依循具有5000年历史的道教殡葬礼仪。后来,人们开始采用佛教的火葬礼仪。现在,95%葬礼采用火化仪式。

      1998年,新加坡政府宣布,蔡厝港所有坟墓的埋葬期仅为15年。2004年起入葬,或土葬超过15年的坟墓将被分批起坟。2017年7月18日,政府宣布将在该墓地起坟4万5500座华人坟墓,以便将来扩建登加空军基地,并在约两年前已完成整个起坟工作。起坟火化后,骨灰入塔,而现在是“墙葬”,即将骨灰安置在墙上的骨灰龛位,或可选择海葬,生态葬等。

      援助弱势群体

      五福寿板店创办人郭绪泽亲自设计数十款棺木,供丧家根据经济能力选择。(受访者提供)

      无论是百多年前或是今天,殡葬业为丧家服务的本质不变,如何满足丧家需求才是立足之本。另外,业者也肩负社会责任。

      郭绪泽10多岁踏入社会,在纺织业工作,也在寿板店兼职打工,帮助亲戚和朋友办理丧事,累积不少经验。他说:“我没有学历,但是对殡葬业有兴趣,因此在1994年创立五福寿板店,自此开始关怀与支援有需要的家庭。”平均一个月,他为义工团体或养老院提供三至五个免费施棺。

      同样的,郑宇超受到父亲启发,积极寻找通过葬礼服务造福社区的方法。他说:“早几年,我们在乐龄活动中心等地方举办相关课程,讲解殡葬礼仪,包括如何制定持久授权书等,一些年长人士都觉得很有帮助。”他也跟社工合作,了解社区里有哪些贫困家庭或独居者,一旦病故,至少有人可以帮忙处理后事。在丧家最悲痛时,为有需要者伸出援手,更可体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意涵。

      打破世俗传统

      “白事不见红”,是洪振茂生命礼仪另一突破业界的举措,果敢地打破世俗传统,成为新加坡第一家推出“不收红包”政策的殡葬业者,以提高殡葬人员的专业水平。洪子谦说,不拿红包政策,是不论贫富都一视同仁得到一样优质的服务,在这个行业树立典范。

      另外,他也成立新加坡雅歌丹砂公司,这是与瑞士Algordanza合资的企业,希望协助丧家将逝者骨灰提炼成为一颗具有永恒纪念价值的钻石,这也为殡葬业写下新篇章。

      郭绪泽说,20多年前,从事殡葬业者不少属三教九流之辈,龙蛇混杂。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的业者受教育较高,服务水平也跟上时代步伐。

      当年,除了新加坡殡仪馆,只有五福要求员工穿上制服。他说,这是形象,只有穿上制服后,大家才会更加尊重这份工作。

      对于棺木,他特别偏爱,亲自设计40多种棺木让丧家选择,价格介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一些年轻人从事殡葬业,还是面对家庭的拦阻。郭绪泽说:“曾有一个很好的年轻人,做事认真,爱好学习,但是只做了一个月,因为父母坚决反对而辞职。”今天的殡葬业已趋向专业化,他希望家长能让孩子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发挥所长。

      郑宇超指出,从1980、1990年代至今,人们对殡葬业的看法有很大改变。以前,丧家看重与讲求丧礼习俗的传统仪式,例如入殓布置、礼仪礼节、法事仪式等,确保都要做对,逝者才得以安息,让子孙后代蒙福。现在,基本丧礼仪式和法事依旧保留,但是由于现代家庭单位比过去来得小,人数也少,一些道教丧礼仪式如开坛请圣、诵经礼忏、破地狱、游十殿、过金银桥、坐莲花、交经送亡等必须小型化和精简化。他说:“如果丧家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试想想要做那么大型的法事,体力根本吃不消。”一般上,小家庭的丧家都能接受简化版的丧礼仪式。

      至于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丧礼基本没多大变化,追思礼拜或弥撒简单而隆重。

      冯健特看到人们已改变思想,更能接受在生前准备好后事,祈望后代添福添寿。(谢智扬摄)

      富贵集团跟一般传统殡葬业不同,以预先规划殡葬服务为主要业务。冯健特说:“预先计划葬礼,可选择火葬或土葬,葬礼过程不一样,葬礼也将根据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可免除后人的烦恼。”一些家庭成员的宗教信仰不同,经济能力也不一样,因此一旦父母去世,若没有事前规划葬礼仪式,家人可能会为此而争执不休。这些年,他看到人们已改变思想,更能接受“生基”(生命的根基)概念,即在生前已准备好后事,祈望后代添福添寿。

      殡葬业以服务为宗旨,不是一份牟利工作,难以赚取高收入,人手一向吃紧。殡葬协会表示,这个行业不断面对人手短缺问题,目前正探讨制定统一培训系统,以留住和吸引人才,并提高行业素质。

      不过,冠病疫情期间,凸显殡葬业的重要性,这有助吸引新人加入。

      此外,殡葬业者也面对通货膨胀压力,成本今年以来已同比增加7%到15%。目前业者尽可能维持价格,但接下来情况若无改善,消费者的负担将加重。


      行话

      • 施棺:捐赠棺材,属于一项善举。在民间说法中,一名死者膝下无后代子孙办理后事,善心人会“施棺”给死者入土为安。
      • 生基:“生命的根基”概念,即在生前准备好后事,福延子孙。在原古,是用于祈福的一种设施,多用于感恩,也可自种生基。生基祈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 生态葬:也称“绿色殡葬”。生态葬是近年先进国家相继推广的殡葬观念,跟海葬概念不同。生态葬是在遗体火化后,将骨灰埋入特定生态葬园区的土中,有绿化环境和环保特点。

      【本文首刊于2022年11月13日联合早报《新加坡故事》特辑】
      前往专网阅读更多《新加坡故事》特辑内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