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百货业百花齐放 开创购物天堂的春天

百货商场林立的乌节路,是新加坡的购物天堂。(龙国雄摄)
百货商场林立的乌节路,是新加坡的购物天堂。(龙国雄摄)

字体大小:

百货公司提供的购物经验,既满足人们衣食住行所需,也为许多家庭创造美好回忆——到百货公司婴儿部、玩具部选购礼物,到化妆专柜挑选彩妆护肤品,到服装部给心爱的人精选上班配件,到居家部品尝美食会特色小吃……百货业服务包罗万有,各有专攻消费群。冠病疫情暴发前,业者已投入科技革新,启用迎合时代潮流的零售管理新模式,结合实体和网络世界,满足现代人休闲和社交的综合体验。

摩登的新加坡是购物天堂,国人的共同爱好之一就是逛街购物。乌节路百货公司林立,百花齐放,各自叙述新加坡百货业的故事,反映社会的变迁。

追溯起来,新加坡百货业的发展有上百年历史,最早期的是然利直(John Little,1842年开业)和罗敏申(Robinsons,1858年开业)。走过殖民地岁月、1930年代世界大萧条,到历经二战的蹂躏,百货业一度停摆,但随着人们生活逐渐上轨道,零售经济再次发展起来。

日本的崇光百货,曾在新加坡引领风骚。(档案照)

百货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蓬勃发展,有土生土长的品牌,还有来自日本、法国和香港的过江龙,好不热闹。可惜有的品牌如崇光(Sogo)、八佰伴(Yaohan)等,后来因种种原因撤离新加坡市场。

今年欢庆60周年的奥奇,走多代同堂、老少咸宜的购物路线。 (图/受访者提供)

目前在本地营业的百货公司有新加坡品牌诗家董(TANGS)和奥奇(OG)、创立于印度尼西亚的美罗(Metro)、日本的高岛屋(Takashimaya)和伊势丹新加坡(Isetan Singapore)、中国的BHG和英国的玛莎(Marks & Spencer)。

各自发展特色

百货公司都走一站式路线,物品一应俱全,但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各自发展出特色。

历史悠久,今年欢庆90周年的诗家董百货别具代表性。创办人董俊竞1923年从中国移民到新加坡,1932年于里峇峇利路(River Valley Road)开了他第一家店面,1958年于乌节路开设第一家百货公司。后来生意扩大,1982年诗家董乔迁至现址,即乌节路和史各士路交汇处,以紫禁城宫殿为建筑风格,成为了乌节路的标志建筑。除了售卖服装、电器、居家用品,乌节路诗家董(TANGS at Tang Plaza)旁也建起了新加坡万豪酒店(Singapore Marriott Hotel)。

诗家董1980年代建造的商场,已成乌节路地标之一。(图/受访者提供)

美容、服装和居家部,都是诗家董的强项。美容专柜汇集各国际美容品牌,还有Christian Louboutin Beauty等奢华品牌。购物逛累了,还可到TANGS at Tang Plaza四楼美容护理专区,享受知名美容品牌开设的spa及脸部护理服务,品牌有Aesop、Rationale、Lancôme、La Mer等。

诗家董的美容部有多个国际知名美妆专柜。(图/受访者提供)

诗家董一直大力支持本地品牌,积极推动本地时尚发展。比如独家售卖In Good Company、GINLEE Studio、Anothersole、Yacht 21、Marilyn Tan Jewellery等服饰,美容品牌方面,近期有Glowfully的快闪店。

诗家董发言人说:“之前,有不少设计师与顾客互动的机会,比如GINLEE Studio曾举办活动为顾客示范如何制作出品牌的标志性皱褶设计。这样的体验受到欢迎,也是无可取代的实体店体验。”今年8月,诗家董与本地服装品牌Yacht 21举办推介会,推售品牌与银发模特王美燕合作的胶囊设计系列Y21x@grey_evolution,让顾客与品牌设计师何芷慧会面。

一直强调互动元素的诗家董,居家部门的烹饪示范,也是招牌活动之一,总吸引慕名前去的顾客,非常热闹。让人满载而归的,是现场学习了食谱心得,还能选购最新的厨房用具。

发言人补充,疫情之后,人们对居家用品的需求提高。更多人重燃对烹饪和烘焙的兴趣,享受在家下厨吃饭,因此诗家董将增加更多居家用品和厨房用具。

另一人们熟悉的百货品牌奥奇今年庆祝第60周年,走多代同堂、老少咸宜的购物路线。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记忆,大人带着孩子到奥奇珍珠坊购物;大人逛着服装部,孩子往玩具文具部窜,摸摸看看各种各样美丽新奇的玩具文具。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到奥奇二楼的咖啡厅吃西餐,是当时十分时髦的一件事。

奥奇珍珠坊的购物天桥,是新加坡最早的购物天桥。(图/受访者提供)

说起来,很多人对玩具部印象深刻,早期它就在奥奇珍珠坊的购物天桥处,那是新加坡最早的购物天桥,非常宽阔,能容纳一整个零售部门,另一端连接珍珠大厦。

这些年发展下来,奥奇保留特色部门如儿童母婴部,多年来吸引年轻妈妈光顾,从婴孩用品到童装和玩具,应有尽有。服饰方面,以鞋子区货品最齐全,曾经还以鞋子尺码分类摆设,但已随时代需求变化而调整商品展示。

不变的是奥奇的亲切服务,发言人说:“很多售货员在奥奇服务多年,和顾客建立起了关系,购物多一份亲切感。有的顾客来逛街购物,见到相熟的售货员就问,有没有新货,想约朋友一起来买东西。”

邻里新战区

新加坡的百货业者当中,除了本地企业,日本商号如伊势丹新加坡和高岛屋在本地市场深耕经营,其特色是售卖强打日本美食、服饰等。

伊势丹独家进口日本时尚品牌如Toni Pons和Cache Cache,还有精致首饰Imayo。日本美食更对准新加坡人的口味,定时举办的美食活动如北海道节、樱花节,口碑反应良好。

伊势丹定期举办的日本美食活动已成招牌。(档案照)

今年庆祝在新加坡开业第50周年,伊势丹发言人说:“很开心能和新加坡一起走过50年,尤其近期克服难关对抗疫情,但还能在超市部门和网店继续为顾客服务。”众所周知,日本企业透过"omotenashi"(omote指面对公众时的面貌,nashi则是毫无保留的意思)体现款待精神,伊势丹百货也以此待客。

市区人潮多,百货公司先在市区站稳脚步后才转战邻里,如伊势丹在实龙岗和淡滨尼开业。另一家本地百货公司myCK则是一开始就是从邻里扎根发展。

myCK百货公司在多个邻里开业。(档案照)

创办人洪振群早年清贫,与大哥等五兄弟早上在巴刹摆地摊,奋斗多年后合伙创办双鱼集团,后因经营理念不合而离开,1997年创办CK集团。目前,myCK百货全岛有12家分店,大多开设在邻里组屋区。

myCK特色是以极具竞争性的价格提供各种生活用品,如服装、护肤品、卫浴用品及家居用品,并拥有多个自家品牌,为许多家庭节省不少开销。

开辟网上平台 线上线下同步购物新体验

2020年,拥有162年历史的老字号罗敏申百货公司宣布结业,让许多国人唏嘘。去年,在新公司Canningvale Australia接手带领下,罗敏申重返新加坡市场,但这回换了全新方式,只经营网店。罗敏申转手转型的故事,恰恰反映了近年来网购发展如何改变实体零售购物的局面。

过去几年,本地其他百货品牌其实也积极跟上科技步伐,全渠道零售(Omni Channel Retailing)已成为营运管理方针。全渠道零售是指企业整合不同渠道的销售方式,满足顾客购物、娱乐和社交的综合体验需求。

诗家董算是先锋之一,2015年开设了网店和手机应用,顾客在网上下单后可亲临店面取货。奥奇除了自家网店也进军电商平台Shopee和Lazada。伊势丹百货发言人认为电子化有好处,电商平台和伊势丹手机应用有助扩大顾客群,加强宣传和互动,而且可以减少纸张和塑料用量,更环保。

纵然科技带来网购便利,但受访百货业者指出,实体购物体验是无法被取代的,这也是它们坚守并努力强化的卖点。因此,提升购物体验和服务素质,是当务之急。

已消失的百货业商号

然利直百货公司是新加坡最早的百货公司,图中地点是莱佛士坊,摄于1960年。(档案照)

最早于新加坡开业的百货公司然利直(John Little)2017年结业,结束在新加坡174年的营业历史。这些年来,在新加坡进场离场的百货商号有哪些?

曾经家喻户晓的英保良(Emporium)集团东方百货,是由林道信和林道荣两兄弟所创设的百货公司集团,1960年代在新加坡起家,主打中国货,与当时洋人专营的大型百货公司“打对台”。东方百货1966年在莱佛士坊开业,距离罗敏申几步之遥,前者打着价廉物美的中国货品,后者是高端洋货专卖场。

位于宏茂桥中心,英保良集团旗下的东方百货公司外观。百货公司顶层为东方大酒楼。(档案照)

英保良的东方百货鼎盛时期有超过30家分店,遍布多个组屋区,可说是开创了新加坡百货业的新时代。当时,英保良集团旗下也经营超市和餐馆,走在时代前端,开创了集合零售及餐饮的做法。可惜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下,东方百货在1990年代末走入历史。

其他过江龙来自法国、日本和香港,都曾为新加坡百货业写下精彩篇章。

老字号罗敏申百货2020年宣布结业时,人们涌去排队购物。该品牌现以网店模式回归新加坡市场。(档案照)

曾进驻本地的日本百货公司,当时都颇有规模,八佰伴1974年在本地开业,许多人对曾经坐落在狮城大厦的八佰伴,印象深刻,很多家庭周末都到那里逛街。后来八佰伴乘胜追击在百汇广场、汤申大厦、武吉知马开了分店,但最后因母公司破产,1998年结业。

大丸百货曾经落户亮阁长达20年。(档案照)

1980年代,日本崇光百货曾以来福士城为营业据点,后来才由罗敏申接手,而大丸百货(Daimaru)则曾经落户亮阁(Liang Court)长达20年。两者后来因本地营业表现不理想而结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百货业行尊“老佛爷”(Galeries Lafayette)曾两度来开业,但都以失败告终。它的法国同行春天百货(Printemps)也曾在1980年代初进军本地,在乌节路开店,但经营约六年便撤走。

香港高档百货公司连卡佛(Lane Crawford)1994年进军本地,但营业三年后就因亏损而撤离,商场建筑连卡佛坊更名为会德丰广场(Wheelock Place)。1980年代,“瑞兴”(Shui Hing)以纽约高档购物体验的形式在乌节路开门营业,但只维持三年。


行话

  • 全渠道零售(Omni Channel Retailing):指企业整合不同渠道的销售方式与顾客互动交流,除了实体商店,还有促销摊位、产品目录、社交媒体、大众传媒、客户服务中心、上门服务、网站等,针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顾客群与不同习惯的购物者,采用不同形式的互动与沟通管道。
  • 点击提货(Click and Collect):消费者可以网购商品,然后到实体店和百货公司取货,省去店里排队的麻烦及送货上门的等候时间。
  • 视觉陈列(Visual Merchandising):这是一种视觉营销,可分内部和外部陈列,也称为店内设计和橱窗陈列。通过商品组合的颜色、摆设、道具等,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走进百货商场,激发购物行为。

【本文首刊于2022年11月13日联合早报《新加坡故事》特辑】
前往专网阅读更多《新加坡故事》特辑内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