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腕表的代表,海鸥表并不追随世界步伐,而是以独立研发与文化自信,昂首一路走来。海鸥表款式众多,以精准、纤薄、传承,合奏出中国制表的当代表白。
双秒争锋:精准的力量
飞行系列双秒追针计时码表,是中国制表业首枚完全自主研发生产的双秒追针腕表,搭载ST1961机芯。这枚机芯溯源于1960年代的ST19系,是中国机械计时机芯的集大成之作。
普通计时码表往往只能记录单一时间段,双秒追针功能却仿佛赋予机芯两颗“大脑”:一根秒针专注于整体计时,另一根秒针可随时暂停,记录中途成绩,再瞬间追上主针,形成精确同步。
这一复杂机制依赖于10点位按钮的瞬间触发,杠杆、齿轮与擒纵系统须严丝合缝地运作,否则极易产生不同步或停滞。ST1961以每小时2万1600次的振频与45小时动力储备,使这一枚“精准机器”真正立于复杂计时的高峰。
双秒追针的美学同样令人叹服。表壳材质为钛合金,表盘采用SDL工艺雕琢,经多层着色与高温烤漆,润白如玉。位于3点与9点位置的副盘,经钻石刀切削,呈现细腻闪烁的火花纹。字钉造型源自1962年的飞行系列手稿,承载家族基因与历史记忆。
纤薄突破:东方的智慧
如果说双秒追针展现了制表对复杂性的掌控,那么大国工匠系列超薄自动陀飞轮腕表,则是对极致纤薄与东方智慧的演绎。搭载ST8610机芯,厚度仅4.3毫米,成就海鸥表在自动陀飞轮领域的极致突破。
在机械腕表的世界里,陀飞轮已是复杂的象征,将它与自动上链系统压缩至不足一厘米的厚度,更是难上加难。ST8610采取纵向“三点一线”布局,将发条盒、自动陀与陀飞轮依序排布,犹如书法中的“横平竖直”,简洁中见秩序,工艺中透哲思。
6点位的玄鸟式偏心陀飞轮,灵感源自上古神话中的瑞鸟,象征吉祥与自由。陀飞轮在旋转间仿佛振翅欲飞,既是机芯的核心,也是文化的象征。
表盘设计融入古琴意象:中央微拱如琴身,两侧留白似琴弦。指针采用亮面与磨砂双工艺,随光线流转,一明一暗,如月光与晨雾交替。机芯打磨更显东方美感,正面鱼鳞纹层叠,背面日内瓦波纹纵横,发条盒饰以双层太阳纹,旋转间折射立体锋芒。
腕表附赠的表盒同样暗合东方文化,以木纹再现古琴肌理,并附上《琴赋》卡片。开盒之际,如同听见琴声悠扬,机械与文化交织成一首诗。这枚超薄陀飞轮,不仅是一件腕间仪器,更是东方哲思与美学的当代表达缩影。
经典回响:长空的豪情
与前两款新品代表当下的突破不同,飞行系列1963长空版腕表,是历史记忆与英雄精神的再现。它的蓝本是1963年中国第一枚航空计时码表“1963”,承载了从零到一的壮丽篇章。
1961年,天津手表厂接受“304”任务,为中国空军打造专属航空计时腕表。数年潜心研发后,第二批30余只成品腕表问世,中国第一枚航空计时码表自此诞生,成为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今日的1963长空版,以全新工艺与现代设计,重新讲述那段壮丽的时光。
全新的1963长空版腕表,表径40毫米,采用316L精钢材质,比例和谐,线条流畅。表盘放射拉丝闪耀如画布,剑形时分针与红色秒针鲜明醒目,双数字刻度带来复古韵味。12点位置,有首次回归的“304”飞箭标识。
机芯采用ST19手动上链,42小时动力储备足以应对日常佩戴。底盖实心设计,镌刻“天津手表厂”字样与五角星标识,更特别的是“九星战将”印记,致敬原空军司令员王海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的英勇战绩。
从“1963”的历史性飞跃,到今日双秒追针与超薄陀飞轮的突破,中国芯已然成长为与世界对话的声音。海鸥表以坚守与创新,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东方雄心”成为中国制表最坚定的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