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到访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这不仅是国际政治交往的亮点,也再次让我们关注到法国,这个有着深厚科学传统的国家。本文要讲述的是一位19世纪法国科学巨匠——于尔班·勒威耶 (Urbain Le Verrier),他凭借超凡的智慧和笔尖下的计算,完成被誉为“用数学预言行星存在”的壮举。
未知力量影响天王星
故事的起点是太阳系第七个行星天王星,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 (William Herschel)在1781年发现。它的轨道位置给天文学家带来不小困扰: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遵循精确的数学规律。理想状态下,如果只考虑太阳和一颗行星,它们的运动构成简单的“二体问题”,轨道是完美的椭圆。
然而,太阳系远非如此简单。系统中的其他行星,尤其是巨大的木星和土星,虽然离天王星很远,但它们微弱的引力也会对天王星的轨道产生持续的干扰,这种影响被称为“摄动”(perturbation)。 计算包含多个天体相互作用的运动,就是复杂的“多体问题”(n-body problem)。当系统中天体数量超过两个时,预测它们的精确长期运动变得极为困难。正如中国作家刘慈欣在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中所描绘的,在由三个恒星组成的系统中,天体运动变得难以捉摸,预示着不确定和危机。虽然小说是虚构,但它巧妙地借用了经典力学中三体问题(最简单的多体问题)的复杂性。
天王星的实际轨道,正是在太阳主要引力和已知行星摄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天文学家计算了所有已知引力影响后的理论轨道,但实际上天王星的位置却与理论预测值出现越来越大的偏差。到了19世纪40年代,这种偏差已十分显著,无法用简单的观测误差来解释。这表明,除了已知的引力源外,一定有某种未知的力量在影响天王星。最合理的推测是,在天王星更遥远的地方,存在着一颗尚未被发现的行星,正是它的引力摄动导致天王星异常运动。
海量计算考验精度耐心
面对这一挑战,许多科学家跃跃欲试,反其道而行之,试图通过天王星的轨道异常,反过来推断出那颗未知行星的质量、轨道和位置。这是一项艰巨的“逆摄动”计算。而在众多尝试者中,勒威耶展现出非凡的毅力和才能。
勒威耶是一位治学严谨、精于计算的理论天文学家。他搜集了天王星自发现以来所有的观测数据,并与包含太阳及已知行星摄动的理论轨道进行对比,精确分析了天王星在几十年间累积的、与理论预测不符的微小偏差。这些偏差,正是那颗未知行星施加引力摄动的证据。
他构建了复杂的数学模型,将一个假设的未知行星引入计算,然后不断调整这个假设行星的质量和轨道参数,反复计算其对天王星产生的摄动,并与实际观测到的偏差进行对比。整个过程需要海量的、精密的数学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全凭笔和纸,对耐心和精度是极大的考验。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勒威耶的研究进展顺利。他在1845年11月至1846年8月,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三篇有关海王星的报告,论证了已知行星的摄动不足以解释天王星的异常,而且给出了基于其精确计算得出的未知行星的详细预测信息。他不仅预测了这颗未知行星在天球上的精确经度位置,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还估算了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数倍,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30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勒威耶进行这项研究的同时,英格兰剑桥大学的年轻天文学家约翰·柯西·亚当斯 (John Couch Adams)也独立进行了类似计算。然而,近年来的历史研究表明,亚当斯早期提交的计算结果在精度和确定性上不如勒威耶,他的预测未能立即促使英国方面进行有效和系统的搜寻。尽管亚当斯的计算独立且具有价值,但普遍认为,是勒威耶更晚但更精确的预测以及他积极推动观测的态度,最终直接引导了海王星的发现。
预测位置相差不到1度
尽管勒威耶给出了精确预测,但法国的天文学家们并未立即展开大规模搜寻。对此感到焦急的勒威耶,最终致信德国柏林天文台的年轻天文学家约翰·戈特弗里德·伽勒 (Johann Gottfried Galle)。他知道柏林天文台拥有当时先进的望远镜和详细的星图,是进行搜寻的理想地点。
伽勒收到勒威耶的信件后,当晚便与助手海因里希·达雷 (Heinrich d’Arrest)开始观测。他们利用柏林天文台最新绘制的精确星图,照着勒威耶预测的天区。经过不到一小时的搜索,海王星在午夜后被发现。在伽勒报出的一个星点位置上,达雷对照星图后惊喜地喊道:“这颗星不在图上!”
随后的观测证实,这颗新发现的天体确实在移动,呈现微小圆盘状,完全符合勒威耶的预测。这就是海王星!它的实际位置距离勒威耶预测的位置不到1度。
海王星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它是人类第一次纯粹依靠数学计算预测并找到的一颗行星,而不是通过偶然观测发现。这一成就强有力地证明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在太阳系边缘依然有效。勒威耶赢得了“用笔尖发现行星的人”的赞誉,他的名字与海王星的发现紧密相连,永远载入科学史册。
小知识
按照行星命名的惯例,太阳系行星通常以罗马或希腊神话人物命名,比如火星(罗马战神玛尔斯)、木星(罗马主神朱庇特)等。海王星的发现者勒威耶最初曾提议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颗新星,但未能获得广泛认可。其他天文学家也提出了各种建议,比如海洋之神俄刻阿诺斯(Oceanus)或罗马神话中的双面神雅努斯(Janus)。最终,国际天文学界接受了“Neptune”这个名字,即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对应希腊神话的波塞冬)。中文译名“海王星”也由此而来,这个名字既符合神话传统,似乎也暗示了它那深邃、神秘的蓝色外观,以及在遥远宇宙汪洋中的位置,充满了浪漫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