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末的美国,进步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国。铁轨如血脉般连接美国东西两岸,为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移民洪流也从世界各地涌来。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行政危机:人口普查。

188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面对近五千万人口,动用上万名职员,在一望无际的分类账簿和统计表格中埋首苦干,耗费近八年时间才勉强处理完。这个结果令人沮丧,因为美国宪法规定每10年普查一次,这意味着结果尘埃落定时,下次普查已迫在眉睫。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每年9月成为信息处理史的重要纪念时点。1884年9月23日,一位名叫赫尔曼·霍利里思(Herman Hollerith)的德裔年轻工程师,为构想中的“编译数据艺术”(art of compiling statistics)提交了专利申请,这项发明正是日后穿孔制表机(tabulating machine)的雏形。

用孔洞记录人口信息

霍利里思本人是大移民时代的产物。他于1860年生于纽约州水牛城,父母是严谨的德国移民。他继承了德意志民族的精确与坚毅,年仅19岁便从哥伦比亚大学矿业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恰恰就是在美国人口普查局。人口普查需要处理大量数据,还要统计出各城市的人口资料,如年龄、性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