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兰丹州(Kelantan)的丹那美拉火车站下车,当地朋友已在月台等候,带我去寻找猫山王的家乡。开了几公里路,来到了吉兰丹河的河心岛,它有个逍遥的华文名字——桃花岛(Pulau Raya)。
桃花岛以一座约30米的简陋石灰桥和大陆相连,朋友开着四轮驱动越野车上桥,这座桥原来还是由庄登文所建造的,他正是我们要去拜访的榴梿园主。
车子很快就开到小路尽头,庄登文就在老厝前的庭院等候着我们。他身型短小精悍,十分硬朗,一身的阳光和土地,五官颇为深邃,几乎要抹去身上仅存的华人色彩。他是当地的土生华人。由于吉兰丹邻近泰国,下南洋的华人和泰国女子通婚,形成福建暹这一族群。
他的老厝是一栋独特的混凝土建筑,叠床架屋了中华、马来和泰国的设计元素,经过多年的融合,随意拼贴所展现的冲突,经过岁月的淘洗,却也显得和谐。房子里里外外,包括地板和天花板,贴满了各种颜色和图案的瓷砖,这些都是庄登文的手作。他说,这样房子才漂亮。
“坤玉”的前生今世
当地人口中的坤玉榴梿(意为黄姜,因果肉呈鲜艳的黄姜色而得名),也是猫山王,最早是由庄登文的祖父所种植的一棵榴梿树上成功接枝培育的。1970年代,当地居民黄崇銘由母树上割下胚胎移植到丹那美拉的园里种植,1993年黄崇銘将坤玉送往马来西亚农业部并注册为D197,后再经由话望生(Gua Musang)传到彭亨州的劳勿大量种植。劳勿才成了猫山王最重要的产地,新加坡品质最佳的猫山王也都来自劳勿。
长于桃花岛上的猫山王母树已于1974年枯死,但留下来的子子孙孙却在马来西亚,甚至远赴海外发展并落地生根。庄登文在母树的原址竖立了一个纪念碑。这是他祖先留下的,当然不能忘记。
慑人的王者气势
庄老先生戴上笠帽,要我跟着他走入榴梿园,他有“东西”要给我看。
他像个猎人,早摸透了猎物的动静。几秒钟后,手上就多了两个卖相极好的坤玉。庄登文的榴梿园不算大,有近百棵树,也有不少约50岁的老树,每年6月份能结出美味的果子。
回到老厝,庭院里挤满了好几辆越野车,都是由外州特地来吃榴梿的旅行者。庄先生用小刀子利落地打开榴梿,那饱满的果肉和色泽,有种慑人的王者气势,味道芬香浓郁,入口顺滑,带有丝丝苦味,让甜味多了层次。
我们边吃榴梿,边聊天,问庄老先生既然带着猫山王祖先的光环,加上产量也不高,为什么价格还是那么合理。“有钱没钱,都是命,重要是我做自己的,开心,我做的东西,世界上没人做的。”他的语气里如果有一丝的骄傲,也是为自己一路走来,坚持自我的赞许。
庄老先生今年76岁,有11个孙子,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最近还新添了曾孙,但他还在园里劳劳碌碌。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自己种榴梿?
“这些榴梿,都是种给我的孙子的,正如我公公种给我一样。”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