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中国海之滨,坐落着三座美丽的城市,凤城潮州、鮀城汕头和鹭岛厦门。这里走出过无数漂洋过海到南洋打拼的华侨,也联系着新加坡早年的记忆。秦牧有诗云:“万里穿云燕,归巢恋旧枝”。10月底参加《联合早报》与天猛公艺术基金会策划,中欧航旅承办的“《联合早报》潮汕文史美食之旅”,穿越万里云端,追寻先辈走过的足迹。
一艘红头船一面先贤墙
出厦门,过海沧隧道,驶过数不尽的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来到面向汕头内海湾的潮汕华侨历史博览中心。只见整栋建筑眺望南中国海,延伸出华侨穿越历史的目光。
步入中央大厅,一艘两层楼高的红头船以熟悉的身姿闯入眼帘。大气磅礴的展览中心分三层展示潮汕历史和民俗文化。缤纷多彩的嵌瓷,工艺精湛的木雕,有四大名绣美誉的粤秀,灵动多姿的澄海风筝,一件件展品令人刮目之余不得不赞叹潮汕历史与文化之醇厚。
其中一面挂满照片的“海外潮人先贤”墙,令来自新加坡的我们驻足良久。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佘有进、陈旭年、林义顺、李伟南、连瀛洲……从历史深处走到眼前,加上天猛公艺术基金创始人陈克湛现场讲解,先贤的事迹瞬间活了起来。
二楼展厅外墙上是镇馆之宝——潮汕地区最长画卷《潮汕胜景图》。这幅长60米的画作,由潮学大师饶宗颐题写名称,笔法苍劲中透着灵动,墨色晕染的潮汕“三江五山”,将我们的目光融入青山绿水流云之中。
下午,驱车前往建于清嘉庆年间的老妈宫戏台。这座骑楼风格建筑,采用西式卷草窗花浅浮雕、清水红砖墙和彩釉砖,民国气息扑面而来。此处距离见证汕头“百载商埠”历史的“小公园”商业区仅几步之遥,信步前往,随处可见建于上世纪初的骑楼建筑,中西合璧颇有南洋风味。夜幕低垂,红霞满天时,坐于“小公园”中心的中山纪念亭,看彩灯次第亮起,商铺繁华林立,游客交错如织,喝上一杯赫赫有名的“鸭屎香”茶,不知今夕何夕。
纸短情长是侨批
此行亮点之一“侨批文物馆”甚是令人难忘。展馆位于汕头市外马路,虽不大,却值得细细品读。
潮闽方言以“批”称“信”,将家书和汇款凭证同体的“银信合封”称为“侨批”。侨批大多写给父母妻儿,因按字收费,故多不长,一封封泛黄的侨批,记录着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书写着早期侨民的奋斗与艰辛。一封印度尼西亚华侨的侨批上,以三分之二篇幅写了一个大大的“难”字,谋生之艰,尽在其中。又有一封侨批留10字叮嘱:“见信至切赎回吾女回家。”嘱托妻子勿将女儿卖掉,舐犊之情,锥心之痛尽在“至切”二字间,令人动容。
而后,走进历史更深处,前往韩江东岸的潮州韩文公祠。这座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迹,依山临水,沿山势拾级而上,一路点缀亭台楼阁,一块块碑铭,或清秀逸俊,或古拙敦厚,诉说着对“百代文宗”韩愈的敬仰,书法大家如赵朴初、刘海粟等人所书匾额抬目即见。
韩文公祠之下,韩江之上,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所谓“到潮不到桥,枉向潮州走一遭”,指的就是这座桥。江风飒爽,凭栏远眺,但见长桥卧波,桥上24座亭台楼阁形态各异,翩然起伏。桥中央由18艘木船连接,为便于船舶通行木船会定时移开。当日不巧台风过境,无法登桥,望桥兴叹之余,不免苦笑,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吧。
夕阳赴约前,走进不远的潮州古城,广济门城楼在眼前巍峨挺立,脚下青石板倒流光阴,一座座牌坊次第穿越双眼,开元寺的香火带来千年祈福。
潮汕小故宫里品佳肴
说到潮汕华侨先贤,不得不提拥有百年历史的陈慈黉家族。该家族经历百年打拼,成为富甲南洋的豪商巨贾,并曾在新加坡创设陈生利行。有“暹罗米王”之称的陈慈黉,年过耳顺之后返回故乡,在家乡筑桥修路,兴办学校,为乡人敬仰。
此行,我们来到有“潮汕小故宫”之称的陈慈黉故居。这座自1871年开始经三代人建造的宅邸,糅合传统的“驷马拖车”“下山虎”“四点金”与西式洋楼,506间厅房铺陈交错,堪称史诗级家族工程。
故居外围是荷塘,时至秋末,虽已枯黄,却别有一番“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雅致。过荷塘步入“善居室”,但见厢房仿北京东西宫建筑,四周为双层洋楼,点缀亭台楼阁、西式阳台,又有通廊天桥相连。地面所铺瓷砖式样纷繁,历经百年依然亮丽如新;各式门窗饰以灰塑和彩色玻璃,富丽堂皇。房屋中脊、垂带和厝角头饰有精美嵌瓷,在空中勾勒出迷人彩线。
天猛公艺术基金会特别准备了“黉院潮音文艺晚会”。夜色中,120位团员在大宅庭院中一边品尝潮汕美食,一边欣赏表演。铿锵炫目的英哥舞惟妙惟肖地讲述梁山好汉的肝胆相照;稚嫩可爱的潮汕童谣勾起不少团员幼时的回忆;精彩的表演伴着大家的欢声笑语,在飞檐嵌瓷闪过的流光中,明媚了古宅夜色。
这里站着陈嘉庚
提起陈嘉庚,我们并不陌生。但你可知道距狮城万里之遥的厦门大学,屹立着陈嘉庚雕像,还有座“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纪念馆?正是陈嘉庚,这位曾在新加坡打拼出一片天的著名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以“颉颃(xié háng)世界”的宏愿,在百年前建立了这所赫赫有名的高等学府。
纪念馆以花岗岩建造,燕尾式脊尾在天空中翘起一股灵动的昂扬。推开红色木门,陈嘉庚波澜壮阔的一生在眼前徐徐展开。一则则史料,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时不时让人发出“啊”的惊叹。展板上,看到南洋华侨中学的身影,张贴着《南洋商报》关于“南侨总会”的报道,转身又见南侨机工照片。展馆里此起彼伏的“啊”感佩着先贤的远见与气魄,也感怀着他们的开拓与奉献。
出厦大,来到世界上离海平面最近的桥梁——演武大桥。傍晚时分,登桥观海,万里夕阳垂映海面。六天五夜的潮汕行在海风吹拂中落幕,然而华侨先辈在艰苦中搏出路,毕生不忘亲情乡情家国情的精神,伴着夕阳无限,在心中洒下波光粼粼,久不平息。
▲想体验潮汕的文化与美食,可拨打中欧航旅(ASA)询问热线:63035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