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岛(Christmas Island)是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东北部的外岛领地,为火山岛,最赫赫有名的“居民”非它莫属——红蟹。
在土地面积仅135平方公里的岛上,有至少5000万只红蟹,比岛上的约2000人口足足多了两万多倍。红蟹的栖息范围又广又多元,从海岸到人们的住家花园都有。不过,红蟹喜欢潮湿的地方,热带雨林里土壤较深的地方,红蟹密度最高,每一平方米就能找到一只红蟹。它们或挖掘洞穴,或生活在岩石缝隙里。
红蟹对湿度敏感,如果不慎困在没有遮盖的开放空间,会快速失去水分,甚至死亡。虽然夜晚比较潮湿,温度也较低,但夜幕降临后红蟹是不爱活动的。它们是日间动物,活动时间主要在清晨和午后,凉爽而遮荫多的时候。
在干燥季节,红蟹会退居到潮湿的洞穴里,用松散的树叶封闭洞穴入口,借以维持高湿状态。它们有时会“退隐”两三个月,直到下雨时才出现。
红蟹是杂食动物,主要吃落叶、水果、花卉和苗木为生。有时,也会吃死蟹和死鸟、非洲大蜗牛,以及人类的垃圾。除了交配期,红蟹一年到头都独自定居在“一房式公寓”里。正因它们很注重身体的潮湿度,红蟹的交配季节必须在圣诞岛的雨季。阴湿的天气非常适合红蟹进行这场艰巨的长途跋涉。
年度交配繁衍与迁徙
有些红蟹在第一场雨降临时就已经开始迁徙,但大迁徙主要在气候正式进入雨季时展开,一般是11月中下旬。向下迁徙的路线一般起始于高原,并可以持续长达18天。
成千上万的红蟹排列成庞大的队伍,攀越眼前重重障碍,浩浩荡荡地从高原悬崖爬到海岸边上。不论是向下迁徙或返程,路线年年相同。
雄蟹会先抵达海岸。为了补充体内水分,它们会先到大海里浸泡身体。浸泡完毕就开始挖掘洞穴。由于几百万只红蟹的交配期同时发生,因此海滩上的洞穴密度很高,每平方米就有一两个洞穴,雄蟹有时还会因为洞穴而发生争斗。
雌蟹在五到七天后抵达,而且数量超出雄蟹。雌雄蟹开始在洞穴里交配,交配完毕,雄蟹会到海里浸泡补充水分,再开始长途跋涉的返程大迁徙。而雌蟹则会继续留在洞穴里,并在交配后三天内产卵,然后再住上12至13天,等卵孵化。一只雌蟹可产下多达10万颗卵,这些卵在孵化以前会放在雌蟹的腹部和胸部前的育雏袋里。
当月亮变成下弦月(只能看到月亮东半边)时,雌蟹会从洞穴里移动到海岸,把卵释放到海里。释放到海里的卵会立刻孵化成幼虫。红蟹幼虫密集如云,在一瞬间被冲入大海。
存活下来的幼虫经历几段生长期后,成长为大眼幼体(megalops),长相如虾子。约30天后,大眼幼体会游上岸,蜕变成蟹宝宝。在一些年份里,可能只有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小红蟹从海里涌现。
红蟹与月亮的关系
有趣的是,除了潮湿度,红蟹大迁徙也和月亮绕地球公转时的位置,即月相变化规律有紧密联系。
雌蟹一般是在最后一个月相(半月或下弦月)时,清晨高潮开始退潮之际,把卵释放到海里。科学家认为,红蟹坚持在这个时候到海里产卵是因为这时的高潮和低潮之间的海水位置落差最小,山崖底下和沙滩上的水位变化最低,是雌红蟹沿海产卵最安全的时段。
雌蟹到海里产卵的时间是整个大迁徙与繁殖过程中唯一可以确定时间的一环,其他的环节都受气候影响。
这也说明,红蟹可以精准地把握从内陆移动到海岸的时间和距离。如果它们在迁徙的过程中发现空气太干燥,会暂停迁徙,先躲起来等到下个月才继续,以便能在下玄月清晨开始退潮时产卵。
圣诞岛稀有生物
圣诞岛距离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约500公里,距离新加坡1300多公里。
它虽然离东南亚不算太远,但岛上的动植物至少有200种特有物种,在东南亚或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这些物种包括八种螃蟹、七种鸟类、五种哺乳动物、五种爬虫动物和四种鱼类。
圣诞岛与新加坡
你知道吗?圣诞岛与新加坡是有渊源的。
这座岛屿原由英殖民地新加坡管辖,英政府1957年将圣诞岛割让给澳大利亚。曾经到过圣诞岛的人形容,岛民吃的东西包括云吞面等新加坡常见食物。比起澳洲,它更像新加坡多一点。
也有这个说法:圣诞岛陆地上有“强盗蟹”,空中有“海盗鸟”。圣诞岛上的14种鸟类有一半只能在圣诞岛上找到。新加坡或马尔代夫的特有鸟类不如圣诞岛多,圣诞岛因此成为赏鸟人必去景点。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