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旅途中拍摄书店的同时,喝了不少书店里的咖啡。“书店+咖啡”的模式已经成为很多城市新书店的标配。书店设立咖啡专区作为读者休闲、阅读和品尝咖啡的空间。飘着咖啡香的书店,犹如小而美的城市复合型第三空间。
咖啡香与书香有天然的结合点,能使书店的存在变得更加多元,延长读者在书店的停留时间,营造社交氛围,增加人与书相遇、人与人相遇的机会,自然成了一座城市“慢生活”的写照。
台北独立书店众多,对很多人来说是台北风景之一。这些书店各具风格和主题,但有一个共同点:在一杯咖啡的时间里,让人与架上的某本书籍一见钟情。
当书店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销售图书的地方,属性变得越来越多元之际,咖啡与书一样,为空间赋能,让读者得到视觉和味觉的享受。
浮光书店:双主角登场
·大同区赤峰街47巷16号2楼
浮光书店的招牌挂在赤峰街上,如果不留意,很容易错过。书店位于二楼,上楼后第一眼便能看到一整片从天窗落下的明亮光线,映照在咖啡座位区。
整齐的黑色木质书柜排放着摄影及艺术书籍、经典欧美翻译文学、台湾当代文学、近代社会议题等书籍,也能看到一些独立出版物及杂志。
在浮光,书与咖啡都是主角,因为是老板的专业与喜好。老板在国外念书时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因此在书店柜台旁及三楼的小阁楼都设立了座位区,提供咖啡及简单的点心,让人尽情享受悠闲宁静的阅读时光。
在同一条街上,不能错过的还有春秋书店和奎府聚书店。
川流之岛书店:商贸发展记忆
·中正区忠孝西路一段265号
台北车站旁有一栋日治时期两层楼红砖建筑洋房,是旧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北门仓库,现命名为台北记忆仓库、川流之岛书店。
川流之岛书店及咖啡馆藏身于台北记忆仓库场馆內,书架上有许多和台湾相关的历史书籍。咖啡厅的餐点以茶、咖啡和啤酒为主。招牌点心是古早鸡蛋糕,造型可爱,十分美味。
台北记忆仓库位置邻近淡水河、大稻埕码头,见证了台北兴盛的贸易发展,以及商贸运输从水路转向陆路的历程。
重本书店:“点”书阅读
·中山区南京东路二段138巷9号1楼
重本书店不用规整的木柜存放书籍,而用油漆和纹路尚存的木材边角料构建书架,像太空舱般的银色天花板由吸音棉与铝箔拼贴而成,非常特别。
店里书籍以平面、字体设计为主,是两位店主多年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收藏。吧台客人点咖啡之外,也可以“点”书,好好坐下来享受书籍的魅力。
咖啡部分由专业烘焙师提供深焙、浅焙,茶品同样由浅到深,酒饮则有不定期的特选日本纯米吟酿和台湾、德国的精酿啤酒。后方有个得提前预约的独立阅读空间,仅两个座位,像是太空舱另一个秘密入口,仿佛带人来到一个自行运转的小宇宙。
郭怡美书店:老屋有了新生命
·大同区迪化街一段129号
这栋百年建筑在18世纪是台湾富商郭乌隆的祖厝,后因经营不善一度易手,2022年郭乌隆之孙郭重兴把它承租下来,商行变成书店,并保留牌楼立面的怡美字样。
书店有两万多册书籍,一楼以台湾在地书籍为主,陈列了台湾文化与大稻埕历史等相关书籍。二楼为世界文学区,也有童书展示。三楼则以摄影与艺术类书籍为主。
咖啡厅除了提供茶、咖啡与少样轻食,还有饮食、旅行相关书籍,让人自由取阅。由于饮食区属于后栋一楼,与前栋的书店区域借由天井划分,让来这里的爱书之人不受干扰。
益品书屋:少见书籍供阅
·淡水区中正路一段100号
位于淡水老街和渔人码头之间,益品书屋与一般书店或图书馆不同,以“不外借、不贩售书籍”方式营运,用精装图文书籍、音乐、饮品打造书屋。
一进书店,映入眼帘的是挑高空间搭配天柱书墙的壮观弧形书墙,很有视觉冲击力。空间很宽敞,视野明亮通透,阳光能洒进窗里,每个角落都可拍出独特的品味,成为许多游客慕名打卡地。
这里有很多书都是一般书店看不到的,只要花台币100元(约4新元)就能任意阅读,不限时看书,还可以无限畅饮咖啡与茶。这里每逢周末假日有现场音乐演奏,使书屋充满艺文气息。
“书中自有咖啡香”——用这句话来总结台北品质生活中的文艺香气,再合适不过了。电子书、网络媒体当道,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常常走进书店才意识到不知道有多久没有上书店好好选本书,任手指滑过书页感受纸材质地,在满是咖啡香与书香的环境里,从五感一一感受阅读的乐趣。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