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南省名山众多,世人皆知嵩山有少林禅武,老君山藏道家始祖老子之仙踪,均吸引着千万游客到访,而王屋山却鲜有宣传。清明时节,春意盎然,万物复苏,正是登高望远之良机,于是趁出差之闲暇,决定寻访这座人间秘境,一探其隐逸之风骨。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尚书·禹贡》作为地理文献,系统记录了大禹划分九州并治理山川的功绩,其中明确提出了“四渎”的概念,即中国最重要的四条河流,分别是黄河、长江、淮河与济水,前三者至今犹在,唯济水由于黄河改道和泥沙淤积,唐宋之后逐渐消失不存。而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的王屋山,正是古济水的源头,如今位于济源市区,始建于隋代开皇二年的“济渎庙”依然为民众所拜访,成为了这一地理变迁的历史见证。
李白与此处的佳话
步入王屋山风景区,一座巍峨的石质牌坊率先映入眼帘,在苍翠山色的映衬下,牌坊正中“第一洞天”四个鎏金楷书大字熠熠生辉,庄重而不失灵动。经导游讲解方知,这座牌坊不仅是一道山门,更是道教圣地的重要标识,因为在道教典籍记载的“十大洞天”中,王屋山高居首位,被尊称为“小有清虚之天”。牌坊前的开阔广场上,景区精心安排的陈式太极拳表演正在上演,十余位拳师身着素白练功服,衣袂在阳光下翩然舞动。他们的一招一式,似行云流水,借着山间清风,将道家“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远处王屋山的层峦叠嶂与近处拳师们的飘逸身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令人顿生玄妙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