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假期想找个地方来个几天的短途旅行。在网上搜了一下距离新加坡两三个小时航程的旅游景点照片,印度尼西亚日惹(Yogyakarta)婆罗浮屠(Borobudur)的日出照片在前十名景点里十分抢眼。再一查方知,婆罗浮屠原来是曾被默拉皮火山(Mount Merapi)湮没的世界上最大佛寺,而且失而复得的经历和柬埔寨的吴哥类似。我立刻来了兴趣。和朋友谈起,知道日惹的人寥寥,听它的英文名发音,有的人还以为是日本的一个城市。日惹Yogyakarta中的Yogya是适合之意,而Karta乃繁荣的意思,这里曾经辉煌过。当地人简称Yogyakarta为Jogja,发音有点像“酒驾”。

12月是印尼的雨季。天气像小孩子的心情一样,阴晴揣摩不定。雨季旅行靠运气,每天都备有晴雨两套方案。每天早上像开盲盒一般,拉开窗帘看看窗外天气,再决定用哪一套行程。但参观婆罗浮屠佛寺,得像预约医生那样,提前几天预约某一个时间段,不论晴雨,都得成行。从城里开车去婆罗浮屠要一个多小时。那天,雨跟着我们的车下了一路。到了佛寺,雨竟懂事地停了。坐婆罗浮屠里的接驳巴士到庙前,大家换上统一派发的胶底拖鞋以保护古建筑的石阶。

婆罗浮屠建于公元8世纪至9世纪之间,是由统治中爪哇的夏连特拉(Sailendra)王朝建造的。婆罗浮屠不是砖木的庙宇殿堂,更像是用石块垒成的祭祀台。基坛的面积比两个并排的足球场稍大些。建筑分成从人间到神界的三个部分。欲界(Kamadhatu)象征物质世界和人类欲望,形界(Rupadhatu)象征精神修炼和超越欲望,无色界(Arupadhatu)象征纯粹的精神境界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