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的小学历史课,就曾经读过神秘的埃及、尼罗河、金字塔、狮身人面、法老王和木乃伊,也依稀记得看过《埃及妖后》这部电影,尽管影片的具体内容早已模糊不清了。然而,踏上埃及这片土地时,那些尘封的童年记忆,逐渐被唤醒!
埃及(Egypt)坐落于非洲东北部,国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人口1.04亿(2023年统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其早期文明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
坐在亚历山大(Alexandria)港的防波堤上,地中海的海风挟着沧桑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座建于公元前332年埃及最大的港口,因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埃及而得名。如今,它不仅是繁忙的航运中心,更是风景如画的避暑胜地。我们的首站是康·艾尔舒卡法地下墓穴,这座罗马时期埃及最大的墓地,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地下墓穴深约23米,中央竖井可用于运送遗体,分三层,约有200个墓穴。主墓室有一座石棺,周围环绕着象征埃及守护神的蛇形浮雕,墙壁上则刻有精美的古老神祇雕像。
接着是参观规模宏大的希腊-罗马博物馆。经18年修复,该馆刚于2023年10月重新开放,馆藏近万件文物,横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6世纪,生动地展现了希腊罗马时期的珍贵文物和辉煌文明。栩栩如生的亚历山大大帝雕像,展现了征服者的雄才大略,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终见梦寐以求的金字塔
次日清晨,我们返回埃及首都开罗(Cairo),终于亲眼见到了梦寐以求的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文明的巅峰之作,这些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宏伟建筑,自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人创造象形文字以来,历经了5000年沧桑依然巍然屹立。在已发现的百余座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吉萨高原上的三大金字塔群。在金色波涛的沙海中,建于公元前2560年的胡夫金字塔以现高136.5米雄踞榜首。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完美正四棱锥建筑竟由230万块平均重达2.5吨的巨型石灰石堆砌而成。
毗邻的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国王的陵墓,高度虽然稍逊三米,却因塔前俯卧着守护太阳神庙的圣兽——身长73米的狮身人面像,并列出现在沙漠中而展现出无比的壮观与威严。
我们沿着神庙遗址绕行至其侧面,只见经历4000年岁月的雕像风化剥蚀严重。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正值王朝式微,金字塔的高度骤降到66米。当导游安排我们骑骆驼绕行金字塔时,三座巨无霸在夕阳下投出长长的剪影,而我心中的那个疑问:“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却依然无解。
蓝色的缎带——尼罗河
我们从开罗搭乘火车,沿着古埃及文明的摇篮尼罗河,前往南部城市阿斯旺(Aswan)。作为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Nile)全长约6670公里,发源自东非高原布隆迪高地,自南向北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等11个国家,最终在埃及注入地中海。这条生命之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至今仍是沿岸各国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命脉。尼罗河沿岸风光秀丽——蔚蓝的河水、翠绿的植被、黄色的沙丘、白色的船艇,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令人沉醉的北非风情画。
阿斯旺是埃及南部的重要城市,人口约20万。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它不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区域贸易中心。与开罗相比,这里的城市面貌更为整洁有序,居民肤色普遍呈黝黑色。作为世界七大水坝之一的阿斯旺高坝,其主体长3600米,高110米,横跨尼罗河上,以雄伟之势截断河水,形成了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观。这座巨型水利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尼罗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有效调控了季节性洪涝与干旱问题。大坝南侧形成的阿斯旺水库被群山环抱,湖面面积达65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人工湖。站在大坝上极目远眺,既可饱览水库的浩瀚水域,又能俯瞰尼罗河下游的蜿蜒河道,天地竟是如此辽阔宽广,令人叹为观止。
古迹抢救工程近乎神迹
我们入住游轮Concerto II客房,设施堪比豪华酒店。由此开启尼罗河时光之旅,逐步揭开古埃及的神秘面纱。
我们乘坐小船探访堪称建筑奇迹的菲莱神庙,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1902年阿斯旺低坝建成后,部分古迹被水淹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助下,成功地将古迹迁移至附近的阿吉尔基亚岛,完成了人类史上最复杂的古迹抢救工程。
隔天,我们换乘巴士向南疾驰280公里,直抵努比亚沙漠腹地震憾人心的阿布辛贝神庙。这座由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300年耗时20年开凿的岩壁圣殿,以四尊20米高的法老坐像守卫入口。神庙的布局和设计十分神奇,每年2月21日(国王登基日)和10月21日(国王出生日),朝阳会穿过60米长的廊道,精准地照亮圣坛上的阿蒙神像约20分钟。神庙内部墙面上雕刻了大量珍贵的壁画以及图案,令人啧啧称奇。为了保护这座神庙免受阿斯旺高坝建设带来的洪水威胁,1964至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助下,神庙奇迹般地被切割成1042块、总重达33万吨的巨石,整体抬升65米重组,创造了文物保护史上的壮举。
夜探神庙秘境
夜游康翁波神庙堪称魔幻般的体验。这座位于尼罗河边小山丘上的神庙,是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05年至前30年)的杰作,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神庙的两扇大门,一为鹰神荷鲁斯专用,另一则为鳄鱼神索贝克而设。因此,也称“双神殿“。鳄鱼博物馆里陈列的镀金鳄鱼木乃伊,与神庙墙壁上的外科手术工具浮雕,形成诡异呼应——这里曾是古埃及的医学中心。
隔天清晨5点,我们登岸乘坐马车前往埃德夫神庙。该神庙供奉鹰头人身的天空之神荷鲁斯,壁画为研究古埃及在希腊罗马时期的语言、神话及宗教提供了珍贵资料。神庙建于托勒密王朝期间(公元前305年至前30年),后来在罗马帝国狄奥多西一世颁令严禁偶像崇拜后,神庙遂遭废弃。此后千余年,它被深埋于12米的沙土与尼罗河淤泥之下。1798年,法国远征埃及时,神庙塔门的顶部才被发现;如今,神庙几乎完好无缺地重见天日。从黎明破晓到阳光普照,神庙在光影变幻中展现跨越两千年的魅力,难怪清晨时分,入口已经被游客堵得水洩不通了!
告别游轮,我们在埃及南部卢克索(Luxor)古城登岸并造访卡尔纳克神庙。神庙群始建于中王国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91年至前1802年),此后历经近1500年持续扩建。作为古埃及最壮观的神庙之一,其内部有20余座神殿、134根高达20余米的巨型石柱,以及无数壁画与雕像,生动地展现了古埃及人的智慧与艺术成就。
探秘帝王谷 穿越撒哈拉
在卢克索尼罗河西岸的炙热山谷中,坐落着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50年至前1070年)的王室陵墓群——帝王谷。新王国法老放弃金字塔而选择隐秘山谷建造岩窟陵墓,体现了对生死观的转变。60余座陵墓中,唯图坦卡蒙之墓因位置隐蔽幸免被盗掘,其他陵墓虽早被盗空,但墓室内精美的彩色壁画得益于干燥的沙漠气候与封闭的岩体结构,而保存了下来。我们参观了拉美西斯四世、三世和一世的陵墓。
离开卢克索后,我们驱车向北再折向东,抵达红海之滨的赫尔格达(Hurghada)。这座小城以湛蓝的海域、绵软的金沙与和煦的阳光著称,是潜水、冲浪和航海等水上活动的绝佳之地。我们乘吉普车向撒哈拉沙漠进发,车在崎岖蜿蜒的沙丘间颠簸前行,所有人都紧握防滚架以保持平衡,颠簸程度远超预期。途中停车攀爬45度角的金色沙丘时,细沙没过脚踝的触感与天际线浑然一体的视觉冲击,令人难忘。导游安排骑骆驼走沙漠。暮色渐沉,落日将整片沙漠染成琥珀色,为这充满活力的一天画上圆满句点。
湛蓝与宁静的红海
我们乘坐游艇畅游红海。这片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西北经苏伊士运河连通地中海,南接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不仅是全球盐度最高的海域,更是世界能源运输的咽喉要道。我们所在的埃及赫尔格达海域,虽与战事频发的红海南端(也门胡塞武装常在此区域对美英以商船实施袭击)相连相通,却保持着令人惊叹的和平与宁静。
游艇在星罗棋布的岛屿间穿梭,来到一个小岛停泊,我们浸泡在沁凉的海水中,舌尖浅尝到海水浓郁的咸味,感觉十分满足。过后游艇在一处有珊瑚礁的小岛停靠,让潜水爱好者潜入海中观赏海底漂亮的珊瑚礁。在这片海天相连的世外桃源,我们尽情地享受了悠闲惬意的度假时光。
超过3000年稀世文物
埃及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该馆于1902年正式对外开放,收藏了古埃及法老时代至公元六世纪的30万件历史文物,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000年,陈列展出其中的六万余件。我们目睹了镇馆之宝的图坦卡蒙国王的黄金面罩、黄金棺材,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等稀世文物。
离开埃及之前,我们逛了开罗最古老、最著名,充满历史韵味和异域风情的哈利利市场,一睹当地的民风和习俗。这个市场以综横交错的狭窄小巷、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悠久历史而闻名。晚上在一艘游轮上进餐,欣赏埃及传统乌德琴伴奏的苏菲舞旋转,以及闻名遐迩的肚皮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