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的标签,曾是中国年轻人求职时的“黄金招牌”,也是一种身份象征。但自2018年中美关系恶化,以及去年冠病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国内舆论风向对海归的评价逐渐转变。
27岁的萧飞峡(化名)2015年在留学热潮高峰期赴美国德克萨斯州读本科,同一届学生中约三分之一是中国留学生;六年后,他仍在美国修读博士文凭,但他如今是系上唯一一名中国学生。
请订阅或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字体大小:
“海归”的标签,曾是中国年轻人求职时的“黄金招牌”,也是一种身份象征。但自2018年中美关系恶化,以及去年冠病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国内舆论风向对海归的评价逐渐转变。
27岁的萧飞峡(化名)2015年在留学热潮高峰期赴美国德克萨斯州读本科,同一届学生中约三分之一是中国留学生;六年后,他仍在美国修读博士文凭,但他如今是系上唯一一名中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