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 郑州灾后瞒报139人死亡失踪

图为去年7月22日郑州遭遇暴雨后,京广北路隧道出口被水淹没,许多被冲毁的车辆堵塞出路。(法新社)
图为去年7月22日郑州遭遇暴雨后,京广北路隧道出口被水淹没,许多被冲毁的车辆堵塞出路。(法新社)

字体大小: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前天公布的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截至去年9月30日,郑州市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其中不同阶段瞒报139人。这是官方首次披露这场重大自然灾害中,地方政府瞒报灾情的情况。

中国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披露,地方政府在灾后瞒报139人死亡失踪;郑州官场掀起强烈问责风暴,中共郑州市委原书记徐立毅被免职,郑州市正副市长等89名公职人员被问责。

受访学者分析,郑州在灾后大规模弄虚作假,严重危害政府的公信力,严厉问责与地方政府瞒报直接相关。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前天公布的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截至去年9月30日,郑州市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其中不同阶段瞒报139人。这是官方首次披露这场重大自然灾害中,地方政府瞒报灾情的情况。

去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罕见大暴雨,引发大规模洪灾。省会郑州受灾最严重,暴雨后发生触目惊心的地铁灌水和京广路隧道淹水事故,暴露出当地应急管理上的严重问题,也令舆论聚焦天灾背后的“人祸”。

根据调查报告,灾情发生后,郑州市在7月25日至28日,连续四天未上报因灾死亡失踪人数,截至7月29日仅上报了97人。

报告也指,郑州市对统计上报死亡失踪人数态度消极,以多种借口阻碍信息报送工作;对已掌握的信息隐瞒不报,其中去年8月18日至19日,中央领导考察河南期间,郑州市仍不如实报告已掌握的新增因灾死亡人数。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总理李克强曾在那两天到河南考察灾情。

报告也严斥郑州市委、市政府等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

报告还批评郑州市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

徐立毅被问责罢免安伟接任郑州市委书记

报告出炉后,郑州官场掀起问责风暴,徐立毅被免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职务,由安伟接任。

1966年出生的安伟是河南本土干部,他此前是周口市委书记。去年10月,安伟在中共河南省委换届中,晋升为省委常委,是六名新晋省委常委之一;徐立毅在换届后,已不再担任省委常委,但继续担任郑州市委书记直到此次被免职。

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也对89名公职人员展开问责。其中,对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侯红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处分;副市长吴福民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处分;副市长李喜安、陈宏伟政务记大过处分。

此外,河南省警方还逮捕了八名涉嫌违法犯罪的企业人员,其中包括郑州地铁工程的一些相关负责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郑州市党政主官此次被严厉问责,与瞒报灾情直接相关。当地政府公然瞒报灾情和弄虚作假,再次打击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信心。

任建明说:“‘民无信不立’,如果政府没有信用,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面对很大的执政风险。”

他也指出,严厉问责地方官员,一定程度上能回应社会舆论对郑州水灾后官方处理不当的强烈不满,也让官员为此付出代价,但长远上仍应反思官场道德诚信的系统性问题。

任建明说:“高层下决心高压反腐,但对官员的道德诚信问题是不是也‘零容忍’?公信力的问题需要引起更高重视和更广泛的讨论。”

(作者是北京特派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