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学者:因俄乌战争与焦点转至印太 联国专员访华新疆人权议题热度降低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3月3日在日内瓦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有关乌克兰局势的特别会议。(路透社档案照片)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3月3日在日内瓦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有关乌克兰局势的特别会议。(路透社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昨天抵华,对广州和新疆展开六天访问。学者分析,欧洲目前因俄乌战争自顾不暇,美国也把外交重点转向印太,新疆人权议题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重要性已有所削弱。

中国新疆人权议题本周再成为国际焦点,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昨天抵华,对广州和新疆展开为期六天的访问。美国上周末已对巴切莱特的行程提出质疑,但以往在人权议题上积极表态的欧盟国家相对沉默。

受访学者分析,欧洲目前因俄乌战争自顾不暇,美国也把外交重点转向印太,新疆人权议题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重要性已有所削弱。

这是联合国17年来首次派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访华。巴切莱特将到访广州,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和喀什,她此行将会见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并与民间社会组织、企业代表和学术界人士见面,并在广州大学对学生演讲。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中国官方并未公布巴切莱特即将会见的人员名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巴切莱特已抵达中国,并强调“希望通过此次访问进一步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推进国际人权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与中国协商三年多才实现此行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和中国官方协商超过三年后,才实现此次行程。过去一年来,中国和欧美针对新疆人权议题的交锋迅速升温,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去年1月批评中国犯下“反人类和种族灭绝”罪行,拜登政府去年3月也与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前后宣布就新疆人权问题对中国官员实施制裁,引起中国的反制裁行动。

人权议题的交锋,导致欧盟对《中欧投资协定》的批准程序陷入停摆;拜登去年12月签署了《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预防法》,禁止新疆强迫劳动产品进入美国;美、英、加、澳大利亚等国今年初也以新疆人权问题为由,对北京冬奥会实施外交抵制。

俄乌战争在2月爆发后,美欧把外交焦点转向欧洲,中国和美欧有关人权议题的舆论战进入“中场休息”。不少分析预计,巴切莱特料将在访华后公布有关新疆的人权报告,报告内容可能成为欧美加大对华施压力度的依据,因此这次行程可能重燃围绕人权的舆论战火。

不过,巴切莱特访华之际,各国官方围绕人权议题的舆论氛围异常冷静。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本月20日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媒体提问时,对巴切莱特此行深感关切,并对中国政府会否提供必要的访问权限,让她进行全面且不受操控的调查提出质疑。但过去一周来,没有拜登政府高层官员就新疆人权问题表态。

七国集团(G7)成员国本月14日在外交部长声明中,简短地提出要中国允许包括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在内的独立观察员,“立即、有意义、不受限”地进入新疆和西藏;欧盟国家此后未进一步就巴切莱特的访华行程发声。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欧盟目前自顾不暇,美国则聚焦印太战略。东南亚国家向来和新疆人权议题保持距离,也表明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为了吸引更多东南亚国家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对华施压力度有所缓和。

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则指出,人权议题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地位有所降低,中西围绕人权的争议热度可能减缓,但分歧不会完全消除。

东南亚国家向来和新疆人权议题保持距离,也表明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为了吸引更多东南亚国家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对华施压力度有所缓和。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