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民众抗议和出口下滑等警讯 促使习近平放弃清零政策

字体大小:

(北京讯)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几个大城市去年11月爆发罕见抗议浪潮,再加上出口数据下滑等警讯,促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放弃动态清零防疫政策。

《华尔街日报》在星期四 (1月5日)的报道中引述中国中央决策官员和政府顾问的说法,试图理清中国防疫政策去年12月急转弯的来龙去脉。

中国自2020年初暴发冠病疫 情以来一直坚持大规模检测、居家隔离,以及集中隔离的政策。疫情在2022年进入第三个年头,封控措施冲击民众生计,不满情绪滋生蔓延。

报道说,奥密克戎变异株2022年春季在上海出现,习近平曾试图给上海回旋余地,实施精准封控而非全面封锁,希望上海能提供与冠病共存的模板。但因病例激增以及其他地方抱怨上海疫情外溢,习近平下令上海恢复大范围封控。

了解相关决策的官员和顾问说,习近平当时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在中共二十大取得“重大政治成功”。

报道说,中国疫情在去年秋天开始加剧,全国感染人数上升的报告在二十大后已流入中央。不过,习近平当时并不准备改变立场,始终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认为中国体制比西方优越。

此后有越来越多迹象显示, 动态清零正成为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动荡的根源,如郑州富士康爆发大规模暴力抗议;中国出口增长两年多以来首次下滑等。

即便如此,习近平并没有准备完全放弃动态清零政策,而是通过渐进方式放宽措施,这促成11月11日出台的“二十条”。但由于政策表态不明确,一些地方官员甚至收紧防疫限制。

乌鲁木齐致命火灾 点燃民众对清零政策怒火

新疆乌鲁木齐去年11月24日一场致命火灾点燃多地民众对清零政策的怒火。罕见的民愤引起习近平和核心圈子官员的警惕。 知情人士称,在防控努力似乎越来越徒劳,社会和经济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习近平最终决定放弃固守三年的动态清零政策。

去年12月7日,中国取消防疫政策的最后几项措施。12月26日,官方宣布决定解除国际旅行限制,结束为期三年的隔离状态。不过,全国各地医院的医护人员和防疫官员没有得到政策转变的预警,导致他们在没有医疗必需品储备的情况下,应对患者激增的局面。

根据网络流传的文件,中国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时,定调结束清零政策的时机选择恰当。

不过,有官方专家对时机选择提出质疑。中国流行病学专家、国家卫健委高级顾问曾光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论坛上说: “如果单纯从公共卫生观点来看,我们宁愿把(重新开放的)时间再往后拖一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