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液体黄金”之称的中国白酒龙头企业贵州茅台近日参与多项跨界合作频频出圈,而一手打造出这个“万亿茅台”帝国的前董事长袁仁国去世的消息,本周也在中国媒体中传开,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个毁誉参半的争议性人物身上。
今年67岁的袁仁国曾是茅台集团第四代掌门人,生于茅台酒的故乡贵州仁怀,19岁进入茅台酒厂,一路摸爬滚打,从基层制酒工人做起,直至63岁从茅台集团董事长一职退下,整个职业生涯都献给了茅台。
但随着2013年中共政治局“八项规定”的出台,主攻高端白酒市场的茅台再次面临挑战,其公务消费占比从30%陡降至1%。
2018年1月,已是白酒第一股的茅台总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894亿新元)大关,成为A股首个市值破万亿的消费股,一骑绝尘成为全球酒王。
毋庸置疑,袁仁国对茅台品牌的塑造立下大功,在茅台发展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作为地方财政命脉、第一纳税大户,茅台过去10年的不断飞跃也助力了贵州长期稳居中国省区市GDP增速前列。
某种程度上看,茅台发展功臣袁仁国也是贵州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物。
2017年落马的中共甘肃原省委书记、曾在贵州任职多年的王三运,以及2018年落马前倒掉4000瓶茅台的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都与袁仁国有着利益输送关系。
袁仁国遗留的经销商体系也成为茅台公司治理中的顽疾,为集团发展埋下隐忧。《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刊文指出,茅台公司“以酒谋私利益链长期存在”。从袁仁国被“双开”至宣判的两年内,茅台至少有14名高管因贪腐受贿被查,其中近一半高管负责销售。
袁仁国继任者李保芳随后对茅台经销商进行了大洗牌,并设立了集团营销公司,但此举触动到中小股东利益,引发上交所关注,要求茅台就是否存在关联交易作出说明。李保芳两年前卸任时坦言,茅台董事长的“担子”让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见这个位置坐着不易。
如今袁仁国服刑两年后猝然离世,人生戛然划下句点,而被他视为“事业和生命”的茅台正展开新一轮的探索和尝试,在与蒙牛冰淇淋、瑞幸咖啡以及德芙巧克力的跨界合作中,屡次登上微博热搜,成为社交媒体宠儿,显示着这一品牌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