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家:企业家不确定中国是否继续改革 选择“躺平”

投资人和经济学者在星期三(11月8日)举行的第六届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说,中国和日本当年的情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重要区别。图左起为平安集团首席投资官邓斌、春华资本创始人胡祖六,以及启明创投创始合伙人瑞斯彻。(彭博社)
投资人和经济学者在星期三(11月8日)举行的第六届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说,中国和日本当年的情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重要区别。图左起为平安集团首席投资官邓斌、春华资本创始人胡祖六,以及启明创投创始合伙人瑞斯彻。(彭博社)

字体大小:

中国经济学家、春华资本创始人胡祖六说,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而许多中国企业家选择躺平,是因为不确定中国领导层是否将继续推进市场和法治改革。

胡祖六星期三(11月8日)在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回应关于稳定中国经济增长还需哪些政策时指出,短期内中国可实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但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潜力(upside)来自于影响深远的结构性改革。

他说:“中国到目前为止取得了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国持续推进市场改革。这些改革真正释放了中国的潜力,尤其激发了企业家的潜力。”

胡祖六认为,现在中国企业家低调行事、“躺平”,市场情绪低落,是因为人们不确定中国领导层是否还依然致力于那样的改革。

他指出,中国须要的各种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法治改革,建立真正的法治,因为这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至关重要。

胡祖六说,据他观察,中国企业家群体中目前确实有一种不安全感,“这是1978年以来我从未见过的”。

他相信,一旦中国能真正致力于法治和市场改革,信心将缓慢恢复,活力将重燃。 

冠病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乏力,房地产市场低迷,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有经济分析师警告,中国正经历类似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即居民和企业避免借贷或投资,专注于偿债的情形。

不过,在这场围绕中国经济是否会“日本化”的讨论中,与投资人和经济学者指出,中国和日本当年的情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重要区别。

平安集团首席投资官邓斌说,与日本相比,中国经济规模更大,构成更多样化,且中国的政策执行很高效。

他也提到,中国实际利率还不够低,官方短期内仍有调整货币政策的空间,政府也有更多财政工具储备。

启明创投创始合伙人瑞斯彻(Gary Rieschel)则认为,中国比日本更有创新精神。他说,过去20年,中国经济新增长都是民营企业推动的,而非国企。

但他也指出,中国居民当前把超过70%的储蓄放在房产上,这完全不可持续;中国需要建立结构化的、可持续的资本市场,让人们愿意把钱从房地产市场转投股市。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