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边主义正受到攻击,全球南方国家以往能依托国际贸易体系,通过扩大供应并与他国交换价值来实现发展。但如今这条路径不再清晰可行,小国之间亟需发挥自身领导力以克服挑战。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星期三(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一场题为“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的分论坛上,发表上述看法。

柯成兴在阐述全球南方当下面临的发展挑战时说,过去的发展路径较清晰,关键是通过基础建设、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等方式创造价值和增强能力,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价值交换,这就是国际贸易的体现。

然而,如今多边主义受到攻击,这条路径不再清晰可行。他说:“在需求侧另一端的许多国家,如今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改变看法,市场正在关上大门。”

柯成兴认为,全球南方当下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在全球经济不再有领导者的环境中,如何建立促进合作的体系?他为此呼吁全球南方国家尤其小国发挥领导力,不能再依赖更大或更富裕的国家这么做。

延伸阅读

国际贸易环境不利 龙永图:海南自由贸易港“生不逢时”

同场发言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在谈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契机和挑战时,则对西方式的现代化模式提出警惕。

郑永年认为,西方式现代化模式包容性不足,西方国家在致富后未积极帮助其他贫困国家发展,例如在投资贸易领域不断施加条件,这对全球南方国家非常不利。

相对于西方式现代化,郑永年更提倡“开源式现代化” ,主张向所有国家广泛学习。他举例说,中国既向美国这样的大国学习,也向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取经。

他认为,全球南方的现代化没有单一模式,各国需要探索最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最有效的现代化转型。

除了外部挑战,郑永年也提到,全球南方面临的内部挑战是,它不是一个组织,而是全球性运动,内部存在很多声音,“抱怨过多,却无法付诸行动。”

郑永年引述孟子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说明,在贫穷时不应一味抱怨,而应反思贫穷根源;富裕时则应该帮助其他贫穷的人。他指出,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人,也适用于每个国家,并概括了中国的现代化经验,“我希望这也同样能应用在全球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