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新电)在香港热闹的铜锣湾购物区,研究人员爬上一棵木棉树安装专为小葵花凤头鹦鹉设计的巢箱,目的是拯救这种全球最接近濒危的物种之一。
展开这场拯救行动的是香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安德森(Astrid Andersson),置于树上的巢箱模拟了上述鹦鹉在大自然中寻找、栖身的树洞。
小葵花凤头鹦鹉不自行筑巢,而是栖息在树干上天然形成的洞窟里。但由于台风破坏以及政府修剪树木,近年来大约80%的树洞已经消失。
这种鹦鹉源自东帝汶和印度尼西亚,全球目前仅存1200至2000只,其中有十分之一在香港,是该鸟类现存最大的、有凝聚力的野生种群。
安德森10年前开始追踪小葵花凤头鹦鹉,发现雏鸟的数量越来越少。她打算在香港多处设置大约50个巢箱,并追踪观察它们的繁殖行为。生物学家从未对此进行过全面研究。
小葵花凤头鹦鹉在香港出现,有一个都市传说。据传于1941年,香港总督向日本投降前,释放了一座鸟舍里的小葵花凤头鹦鹉。不过,至今没有证据证明这一说法,香港形成该种群的源头,更可能是被圈养但逃走的宠物。
小葵花凤头鹦鹉数量逐年减少,黑市买卖也可能是原因。记者走访香港的雀鸟市场发现,一只一岁的小葵花凤头鹦鹉售价高达5万6000港元(9212新元),一只两个月大的雏鸟售价可达1万4000港元。
自2005年起,交易野生捕获的小葵花凤头鹦鹉已属非法。
安德森开发了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小葵花凤头鹦鹉的饮食,可确定它们是否近期被野生捕获。她希望这有助于阻绝黑市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