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积极打造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上个学年(2024/25学年)有2万6000多名非本地学生入读香港公立大学,比前年增加15%。但多名立法会议员认为,除了中国大陆生,港府也应吸引更多其他地区的学生。
香港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星期五(9月5日)开会,讨论建设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最新进展。教育局在提交的文件中指出,自当局从上学年放宽非本地生上限后,各所资助大学积极善用放宽后的限额,招收更多非本地学生赴港升学。
在2024/25学年,修读公立大学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从2023/24学年的2万3100人增加15%至2万6600人,其学生来自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当中约1万7200人修读超过200个八所公立大学的学士学位课程,相当于本地学额的约23.2%。
局方透露,与2023/24学年相比,2024/25学年来自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及越南修读修课课程的非本地生人数增幅显著,分别约为17%、33%及97%。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形容,“留学香港”品牌的推广工作成效立竿见影,多个地区或国家的非本地学生人数都增长。而且,非本地教学研究人员数目也明显上升,包括有知名学者及专家到港任教。
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前禁止哈佛大学录取国际生,蔡若莲说,香港八所公立大学已为受影响学生提供通盘支援方案,目前共收到超过1300个相关查询,并向超过80名受影响学生发出录取通知。
蔡若莲指出,局方会加快建设宿舍,吸引非本地学生赴港留学。目前在宿舍发展基金下,已有八个宿舍项目完工,其余七个处于施工阶段。待所有项目落成后,预计可提供逾1万4300个宿位。
不过,多名立法会议员关注当局如何让非本地生更多元化。新思维议员狄志远说:“去年学生人数是增加了,但似乎偏重亚洲学生为主。我们是国际教育枢纽,并非亚洲专上教育枢纽。”
来自教育界的立法会议员邓飞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香港近年面临财赤,打造“留学香港”品牌,推动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有助增加大学收入,并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
他认为,港府可考虑每年发布教育国际化报告,分析各教育阶段吸引外来学生的数据,并进行策略检讨。港府也应通过驻外经贸办事处,加强对潜在留学生国家的宣传,尤其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亚细安国家的市场需求,积极推广香港的教育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