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中国牧师被拘留、引发外界猜测中国官方收紧宗教管控之际,中国宗教界召开会议重申将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并启动教育活动“着力解决教风教德突出问题”。
不过,受访北京学者认为,官方当前更重要的议题是提高宗教法治化水平、维护教职人员形象,外界感受到的收紧可能更多源于执法力度增强,中国宗教政策并未出现实质性变化。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官网上星期六(10月18日)发布两则要闻动态,分别是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三十二次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以及宗教界近日在北京开展“学法规、守戒律、重修为、树形象”教育活动启动会。
根据官方文告,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强调,宗教界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中华文化浸润,推动宗教自我变革,依法治理突出问题,注重宗教人才培养,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
教育活动启动会则要求宗教界,着力解决存在的教风教德突出问题,树立中国宗教“崇俭戒奢、正信正行的良好形象”。
此前,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9月29日的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推进中国宗教中国化,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今年7月,河南古刹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因涉嫌挪用侵占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被多部门联合调查。释永信被曝的都是旧案,再此凸显了中国宗教场所管理和出家人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警方本月在上海、北京、浙江等多地展开大规模拘捕行动,包括锡安教会创办人金明日在内的30名地下牧师及教会成员被拘留。这被认为是中国官方自2018年以来针对基督徒的最大规模打击行动。
成立于2007年的北京锡安教会是中国最大的非官方教会之一,拥有多个分堂,周末礼拜的人数超过千人。
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基督教倡议组织路加联盟(Luke Alliance)创始人杰克逊说法称,此次行动的规模和协同性前所未有,“我们预计这只是更大规模打击的开端。”
锡安教会牧师及发言人龙降恩(Sean Long)则形容本轮拘捕是“系统性围捕”,并预计其他教会也将成为打击目标。
学者:宗教中国化包含双重维度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张雪松教授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则说,家庭教会在中国原则上不具有合法地位,属于“三自”体系(自治、自养、自传)之外的教会组织。
他说,宗教中国化除了将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还包括契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这一维度,“法治化”正是对当代中国特征的体现。
张雪松指出,外界感受到宗教管控趋严,可能与执法力度加强和媒体报道增加有关;但中国的宗教政策和法条相对稳定,例如禁止非法宗教活动的规定,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自2018年起施行新《宗教事务条例》,将宗教事务纳入更系统的监管之下,包括宗教组织须依法登记注册,宗教活动须审批备案,也将网络宗教内容纳入监管。
今年9月15日,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印发通知,明确宗教教职人员不得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在线会议、微信群等方式传教。
张雪松说,9月发布的通知在内容上更加明确,为执法提供了更具体的依据。不过,他认为,本次宗教界召开的会议,主要还是针对体制内的宗教教职人员,尤其是强调提高宗教治理法治化水平。
他补充,本次会议强调维护教职人员形象,也体现伦理道德层面考量,旨在塑造教职人员的“神圣性”。
中国佛教协会和道教协会将本月和11月间迎来换届。张雪松预计,换届前会有一些人事安排,“这时候可能也要强调一下,以往做得过分的,特别是宗教领袖,还是要低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