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加拿大总理卡尼星期五(10月31日)会面,双方同意恢复重启各领域交流合作,为双边关系解冻迈出一步。习近平表示,愿同加方推动双边关系早日回到正确轨道;卡尼则称已接受中方邀请访华。
中国和加拿大同样面临美国的关税威胁,分析认为,卡尼正努力拓展其他市场,来抵消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受访学者也指出,北京对改善中加关系持积极态度,但效果是有限且暂时的。
这是中加领导人时隔八年再度举行正式会晤。两人是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场边举行会谈。据彭博社报道,会谈时长约40分钟。
卡尼在会后告诉媒体,对会晤成果非常满意。“我们现在正处于两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一个为加拿大民众、加拿大企业和加拿大工人创造机遇的转折点。”
据加拿大总理官网发布的声明,双方重申将致力于“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方式更新两国关系”。两人也指示各自官员加快行动,解决尚存的贸易问题和摩擦。双方讨论了有关油菜籽等农业与农产品、海产品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敏感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方案。双方还讨论了深化各领域合作的框架,包括清洁与传统能源、农业、制造业、气候变化以及国际金融等。
据法新社报道,习近平在会上邀请卡尼以总理身份访华。卡尼对此表示欢迎说:“我非常期待这样做。”中国官媒新华社的报道,则没有提及此事。
据新华社消息,习近平在会上说,中国“重视加方愿以务实、建设性方式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的表态”,愿以这次会见为契机,推动中加关系“早日回到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正确轨道”。
习近平也强调,中加要树立客观理性认知,正确看待彼此,从两国共同和长远利益出发,推动中加关系发展;坚持互利共赢,拓展经贸、能源等领域务实合作。
中加领导人最近一次正式会晤是在2017年12月,习近平当时与访华的加拿大时任总理特鲁多在北京会面。一年后,加拿大根据美国的引渡请求,在温哥华逮捕过境的华为高管孟晚舟,中国随后监禁了两名加拿大公民。虽然三人之后都获释,但这场“人质外交”风波,让中加矛盾和不信任严重加剧。
2022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峇厘岛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习近平当着摄像师的面批评特鲁多泄露两人此前交谈细节的对话,又让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中加也在经贸问题上摩擦不断,在加拿大跟随美国脚步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后,中国对加拿大输华的油菜籽采取反倾销措施。
卡尼今年3月接棒特鲁多,出任加拿大总理。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修复对华关系已成为卡尼的优先任务,他正在努力拓展其他市场,以抵消美国对加拿大钢、铝和木材等产品施加关税造成的损害。加拿大正尝试为油菜籽、猪肉和海鲜等本国农产品重新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对于中加改善关系的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并不乐观。他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加拿大跟美国现在闹得很僵”,北京试图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但无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都不太可能接受这种做法。
时殷弘认为,北京对改善中加关系持积极的态度,“但是效果是很有限的和暂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