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交争端持续僵持,北京全方位高强度向日本施压,逼迫日本撤回“台湾有事”言论。继旅游电影水产品后,北京会否对日本重拳打出“稀土牌”成看点。

受访学者看法不一。中国学者认为,“若日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方必然会采取更为严厉的应对措施”,有新加坡学者则判断,从北京角度看,“所有选项都可能用上”,只不过在稀土牌之前,北京还有全禁日本农产品进口、检查在华日企等多张牌可打。

2010年9月发生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国一度停止对日本出口稀土两个月,引发日本业界恐慌,特别是汽车业。当时,日本对中国稀土依赖度高达90%。

此后,日本开始构建绕开中国的稀土供应链,包括编制1000亿日元(8.31亿新元)预算,用于五方面:开发技术并支持设备投资以降低稀土使用量;开发替代材料应用技术;投资及开发技术以促进稀土资源循环利用;开发澳大利亚等地的稀土矿山;启动稀土战略储备。

日本后续还任命经济安全保障部长,以及在国家安全秘书处下设经济安全部门。

延伸阅读

日本拟在邻近台湾岛屿部署导弹 中国外交部指极其危险
日本拟在邻近台湾岛屿部署导弹 中国外交部指极其危险
中国据报开始着手放宽稀土出口管制 但力度未达特朗普预期
中国据报开始着手放宽稀土出口管制 但力度未达特朗普预期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主席寺泽达也在2023年发表文章说,日本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度已从2010年的90%降至60%。彭博社上周引述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主任佐佐木忠则说,日本对华稀土依赖度目前为逾70%。

在用于高端科技领域的重稀土方面,日本仍几乎完全依赖中国。截至2023年,中国的重稀土精炼产量占全球份额达99%。《朝日新闻》报道,中国今年5月至6月对部分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导致铃木暂停生产部分车型。

因此,自中日因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发表“台湾有事”言论引发外交风波后,日媒高度关注中国是否祭出稀土牌;中国部分网络意见领袖包括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在内,则提出对日实施稀土出口管制。

海颐智库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陈洋向《联合早报》分析,一旦中国打出稀土牌,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将超出水产和旅游业,因为那将迅速影响日本众多行业,包括汽车制造、半导体、精密仪器制造和机器人等。其中,汽车制造业是日本经济主要支柱;机器人、半导体则是日本近年来积极打造的经济增长引擎。

至于北京会在何种情况下打稀土牌,陈洋认为,日本是否撤回言论,以及日本的军事动向是主要观察点。

他说:“最主要判断就是,日本方面能否撤回涉台错误言论,切实履行对华历史承诺,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反之,日本方面如若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中方必然会采取更为严厉的应对措施。日本近期的消极军事动向也可能会让中方限制对日本出口稀土。”

日媒报道,日本国防部长小泉进次郎星期天(11月23日)在靠近台湾的冲绳县与那国岛军事基地视察时表明,岛上导弹部署计划稳步推进。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附属资深研究员黎良福分析,既然中国官方一再强调,“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那从北京角度看,“所有选项都可能用上“。

不过,黎良福判断,中国打“稀土牌”之前还有很多牌可用,比如全面禁止日本农产品进口,不仅局限于水产品,取消日本人免签入境中国,对在华日本企业进行各种检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助理教授何子恩则判断,北京不至于动用稀土牌。

他说,“稀土牌是稀有武器,专为美国这类‘最受优待客户’保留”,中国对日本采取系列施压动作,意在向美国及其他国家发出警示。 而且一旦中国过于频繁使用稀土牌,“可能反而促使其他国家联合起来找到应对之策”。

东京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教授王怡光也认为,中国很可能已经意识到,“任何与稀土相关的举措,都可能引发潜在反噬效应,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正着手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中国的任何举措只会强化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认知。”

何子恩和黎良福均认为,即便中国对日打出稀土牌,美国也不会以对华禁售晶片反制北京。何子恩说,“把风波局限在中日之间,总比把美国卷进去好,因为那相当于不必要地让事态升级。”

黎良福分析,中美元首在韩国达成共识,两国将维持一年贸易“休战期”,美国不会希望节外生枝。况且,特朗普政府当下的关注点是争取俄乌停战,所以外界主要看到美国驻日本大使在社媒声援日本,“出面挺日本的美国官员层级,相信不会再升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