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环境组织认为,政府须成立特别委员会,调查及评估各方应对天灾的行动力,并拟定赔偿建议,补偿因政府疏忽而蒙受损失的灾民。
(吉隆坡综合讯)马来西亚水灾灾情好转,灾民人数逐渐减少,各方如今把焦点放在善后及检讨。环境组织马国气候紧急联盟敦促政府,把此次水灾列为国家危机,并采取行动加强当局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该组织昨天发声明指出,政府没有适当地保护人民免于天灾的影响,侵犯了他们拥有居住安全及健康保障、干净水粮等权利,因此,政府须成立特别委员会,调查及评估各方的应对行动力,并拟定赔偿建议,补偿因政府疏忽而蒙受损失的灾民。
声明说:“这个特委会的成员须包括独立科学家和水灾相关课题的专家、受影响社区的代表、民间组织、灾害风险管理专家、卫生领域专业人员,和城市规划及可持续发展专家等。调查结果须尽快在明年提交国会宣读及辩论,并公开让公众查阅。”
在野党人民公正党总秘书赛夫丁也促请政府召开国会特别会议,讨论水灾的各项课题。“接连降雨引发土崩和严重水灾,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是真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超出专家或政府的预估……国会须立即研究与环境、河流维护、可持续城市发展有关的法律,以确保具有前瞻意义。”
他也说,当局救灾工作协调不力,导致救灾反应缓慢,政府须从中吸取教训。
马国首相依斯迈沙比里本周二承认,联邦政府反应迟缓,救灾不力,并承诺会改善情况。尽管如此,民间仍怨声载道,舆论认为,此事已重挫依斯迈沙比里政府的信誉,恐怕会为接下来马国政坛再起波澜埋下导火线。
马国上周发生大水灾至今造成至少41人死亡,八人失踪。根据社会福利局统计,截至昨天中午,全马灾民人数为5万6904人。
环保人士:水灾导致损失可能高达200亿令吉
这场大水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尚未完成统计,环保人士估计可能高达200亿令吉(约65亿新元),其中,单是灾民的家庭和私人财产损失就超过10亿令吉(约3.2亿新元)。
曾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青年组织的环保分子沙齐时指出,根据受灾州的福利局数据,有六州共1万9711户家庭受灾,按此估算,经济损失料达9.85亿令吉。
不过他认为,实际损失额会更高。“不是所有受影响的家庭都安置在临时疏散中心,所以当局的数据可能不全面。加上巴生河流域受灾严重,那里工业区很多,对国家经济势必造成巨大影响。”
马国水灾没有导致临时疏散中心暴发冠病感染群,可谓不幸中的大幸。马国昨天新增3528起确诊病例,累计273万5241起。周四通报44起死亡病例,累计达3万1265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