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彭博电)东南亚正迅速成为英伟达和微软等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的投资热点,大力发展云服务和数据中心,东南亚本土科技公司却未能抓住这股热潮,参与度远远落后。
全球最大的几家科技公司未来几年将在东南亚投资600亿美元(约816亿新元),流向东南亚人工智能核心初创企业的资金却很少,主要是这些初创企业尚未能向外界展现足够的能力与潜力。
研究机构睿勤(Preqin)的最新数据显示,国际投资者今年对整个亚太区新兴人工智能企业的风险投资额约为200亿美元,东南亚只占了17亿美元。亚太区今年达成的人工智能融资交易有1845起,东南亚只有122起。
以全球范围而言,投资者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数据显示,今年美国取得685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资金,中国获得约110亿美元。
东南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遭到质疑,影响了本土科技领域的增长潜力。
根据科技咨询公司Access Partnership的报告,东南亚拥有2000多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数量超越韩国,几乎与日本和德国持平。
然而整体来看,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及文化条件不一,所关注的议程也大不相同,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规模要快速扩张并不容易。投资者难免质疑:东南亚科技公司真能站上全球舞台创造盈利吗?
多元不利数据集建设
总部设在新加坡的早期风投机构安特(Antler)的管理合伙人萨洛瓦拉(Jussi Salovaara)告诉彭博社:“这个地区无论语言、文化、基础设施都很多元,创建大规模的统一数据集因此变得困难;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恰恰就得依靠这些数据集来扩展规模。”
尽管如此,东南亚的潜力仍不容忽视。谷歌、淡马锡和咨询公司贝恩(Bain)的研究都显示,虽然东南亚的人工智能发展不顺,但数码经济的整体收入和利润都实现两位数增长。不少风投公司也看好东南亚,相信本区域的初创企业仍能赶上人工智能浪潮。
总部位于印度尼西亚的风投公司Alpha JWC联合创始人杰弗里·乔(Jefrey Joe)说,这需要行业各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资本只能带我们走这么远……一切关乎生态系统,需要监管机构、政府、买家、供应商、消费者等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