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法新电)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发生那一年,社交媒体平台尚未兴起,灾区信息的传播需要时间,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这场夺走22万多条人命的灾难有多严重。

如今20年过去了,网络媒体生态已截然不同,社媒和自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以及人们了解和应对灾难的方式。突发事件现场的人可以实时传播第一手消息,协助可能受影响的其他人及时撤离,或帮忙寻找失踪者。

西班牙今年10月发生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后,许多人通过社媒帮忙寻找失踪者。土耳其东南部去年2月发生7.8级强震,一名20岁的学生被埋在废墟下,幸好有人及时发布他的位置信息,他才得以获救。

20年前印度洋大海啸来袭时,世界各地的人主要还是靠电视、广播、报纸和通讯社获取灾难信息。新闻工作者需要时间抵达灾难前线,所以一些重灾区的消息要好几天才能传出来。

当年在泰国普吉岛度假的美国人奥伯勒告诉法新社,尽管大海啸重创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和泰国等多国,但在受灾的人最初并不知道地震和海啸的严重性。

延伸阅读

南亚大海啸20年 倾听幸存者的故事
南亚大海啸20年 倾听幸存者的故事
南亚大海啸20年:海啸探测浮标能及时预警 有助减少人命伤亡
南亚大海啸20年:海啸探测浮标能及时预警 有助减少人命伤亡

他说,后来很多欧洲游客收到家乡朋友的短信询问,大家才意识地地震有多严重。“很多人想知道更多信息,所以我写了博客。我还收到很多陌生人的询问,大家都迫切想知道更多消息。” 

除了奥伯勒,还有博客也提供海啸后的现场情况及信息。博客后来都被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评为“年度人物”。

现在专家们清楚意识到,更多的信息能挽救生命。美国东北大学教授奥尔德里奇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实地访问时,很多人告诉他当年他们根本不知道海啸是什么,事发前也没有任何预警。当时印度有将近6000人遇难。

如今,手机应用和社媒账号能即时发布有关医院、疏散路线或避难所的信息,帮助人们应对灾难。

不过学者警告,社媒上的假信息和谣言也会阻扰救灾行动。

飓风“海伦妮”今年9月席卷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时,一些无中生有的指控,包括指当局隐瞒死亡人数及援助物资被挪用,引发灾民与救援人员的紧张关系,干扰了救援工作。

这体现了社媒的一体两面。学者认为,让更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容易获得灾难信息,仍然是媒体生态变化带来的最大益处。